晴時多雲

【千萬種故事】花蓮‧玉里田間生態廚藝教室 農田裡的生態趴

2018/06/24 06:00

李淑瑜(右)希望讓更多人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了解食材特性與生長環境。(圖片提供/在她家 )

記者魏妤靜/報導

近幾年因為時常爆發食安危機,愈來愈多人開始重視食材來源,在花蓮玉里開辦「良食局」推廣在地食材的平台,並自創「就是米」品牌的農夫劉成仁,和在台北大稻埕開設「在她家」烘焙坊兼私廚的掌廚人李淑瑜,最初因創業需求在申請政府的「微型創業鳳凰貸款」相關課程中相識,2人從食材上的合作選用,到2016年決定在劉成仁家鄉玉里舉辦「田間生態廚藝教室」,李淑瑜笑說:「我纏了他很久,他才答應合作這樣的活動,因為實在太辛苦了。」

原來所謂的田間生態廚藝教室不只是把料理舞台搬到農田裡,由於活動主要辦在夏季一期稻米收成的農閒時期,2人還會帶著參與的民眾進行插秧或參觀碾米廠、觀看稻米包裝過程等活動,讓大夥更加體會到「粒粒皆珍貴」的道理。劉成仁說:「除了解米的前世今生,我也會帶他們認識其他食材,曾遇過小朋友誤會大顆的鴨蛋是鴕鳥蛋,或搞不清楚常見蔬果的成長環境,這時候就覺得產地生態教學很重要。」

從餐桌到產地 了解食物最初的模樣

擅長廚藝的李淑瑜也說:「我們過去談『從產地到餐桌』,現在應該要『從餐桌到產地』,不只尋找無毒食材,也要明白自己吃到的食物最初的模樣、適合的風土,或怎麼料理才能發揮它的美味。」她把劉成仁栽種的米轉化成米食大餐,帶著大小朋友一起製作法式米飯沙拉或是把米飯填充進桶仔雞裡,讓小朋友一邊認識吃下肚的食材並學習如何料理,一方面也體會到完成人生第一道菜的成就感。

不只是重要稻米產地 美麗景致也值得保留

熱愛家鄉的劉成仁,花了近十年在玉里推動農業改革,使用成本較高的無人機噴灑液肥取代農藥,希望打造無毒環境,他說:「玉里不只是台灣重要的稻米產地,我也想透過廚藝教室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到這裡的景致有多麼美麗與值得保留。」

奉行實做原則、喜歡親自走訪產地的李淑瑜,同樣愛上玉里風貌,她細數著先前大家一起享用田間大餐後,夜間在鄉野看星星的回憶,「我們希望每年不只在夏季一收後辦活動,若身體與時間允許,也想在秋季稻米二收後再舉辦,那時天氣較冷,我們還可以在田間煮砂鍋飯、紫米粥。」這樣邊玩邊學的有趣方式,不就像是參與了一場獨一無二的米食生態趴?

DATA

(02)2552-1512、0922-800-097,花蓮縣玉里鎮大禹里2鄰32-2號,每次活動15:00~翌日10:00,7/15、7/16提供一般民眾報名,7/17可供10人以上包場,成人3,950元、兒童600元(含田間廚藝教室、玉里生態導覽、供應有機食材三餐與住宿等),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3ffHTZkSh0rFnay82(報名至6/30止),FB:玉里田間生態廚藝教室

親身走入田間,從插秧開始進行稻米生態認識。(圖片提供/在她家 )

用火龍果汁煮成紅色的米飯刻意帶點米芯、較有口感,和季節蔬果混合成沙拉相當開胃。(記者魏妤靜/攝影)

夏日到全台重要的稻米產地玉里,上一堂有趣的田間廚藝課吧。(圖片提供/良食局)

劉成仁在活動中帶參加者分辨雞、鴨蛋等食材。(圖片提供/良食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