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健康醫療--
高血壓與尿毒症的危險關係

2006/08/18 06:00

文/洪堯民

高血壓是可怕的「隱性殺手 」,會引起心衰竭、腦中風,及腎衰竭,但早期常沒有明顯症狀。日前行政院衛生署所公布的94年國人10大死因中,高血壓是排名第十的疾病。

在現今繁忙緊張的工作壓力下,為五斗米折腰的您,往往高血壓就悄悄伴隨而來,因為高血壓與情緒亢奮有莫大關係。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民眾認為,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專利,但是近年來發現,高血壓的患者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尤其惡性高血壓除了會傷害眼底神經及心臟外,也可能會對腎臟產生永久,甚至是不可逆的危害,引起尿毒症。

34歲的年輕人李先生(化名)因為長時間忙碌,無暇運動,加上工作壓力大,造成情緒不易控制,從數年前,就發現有血壓高的情形,因為沒有特別症狀,而未接受治療。

直到10天前開始不舒服,起先有感冒症狀、喉嚨痛,後來出現頭痛、頭暈、氣喘,到急診就醫時,血壓高達240/145毫米汞柱,血液腎功能檢查顯示肌酸酐偏高,引起尿毒症。經進一步檢查證實,病患因未適當控制高血壓,而產生惡性高血壓,造成急性心臟衰竭、眼底視乳頭水腫、出血及惡性腎絲球硬化,雖然住院治療後,血壓獲得良好控制,但高血壓已經對腎臟產生不可逆的傷害了,將來需要長期洗腎。

其實高血壓的治療重點在於,要減肥、要限鹽、要多運動、要控制情緒、要按時服藥、要勤量血壓!(本文作者為高雄鳳山市惠德醫院腎臟科暨洗腎室主任)


糖尿病消渴症

文/蔡易昌

糖尿病,中醫古稱為「消渴病」,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引起的高血糖狀態,進而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發病年齡不限,但近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傳統中醫將糖尿病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類。

●上消症: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中醫常用處方如:清心蓮子飲、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等,滋陰潤肺祛火,可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內脫水,改善血糖被利用率。

●中消症:食穀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食量增加而能量持續耗損。中醫常用處方如:玉女煎、中消黃耆湯、參苓白朮散等,益氣養陰化濕潤燥,可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損耗,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

●下消症:飲水隨飲便下,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腎小管滲透壓增加,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中醫常用處方如:六味地黃丸、二至丸、金匱腎氣丸等,滋脾腎化濕濁,可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

門診中,常見初診糖尿病患者大多控制不良,常見飯前血糖300多,甚至到500多,且合併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者也不在少數。

中醫藥可輔佐西藥改善血糖值,穩定之後,連中藥也逐漸減量,改用飲食治療,提高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為台中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為何流淚?

文/蔡悅如

流眼淚一直是門診病患主訴的排行榜冠軍。以成年人來說,要先區隔出反應性溢淚。這類病患多半是因為眼表層發炎刺激,產生反應性淚水分泌;或乾眼症角膜點狀上皮破損,刺激淚水過度分泌。只要治療好眼表層發炎或乾眼症狀,就不會有流眼淚的現象了。

一般來說,乾眼症患者的流眼淚症狀在下午、晚上時、戶外騎車時、冷氣房內,會較明顯。

流淚若伴隨有分泌物(即眼屎),則要懷疑是淚水的排水溝阻塞,須到眼科門診做淚道疏通檢查,確認阻塞的位置,以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或老年性眼瞼鬆弛的患者,溢淚的主因是,鬆弛的眼瞼無法將淚水壓入排水溝內,只好往外流出了。

以幼兒來說,出生後,若發生有流淚的現象,一般若6週後,症狀仍續沒有改善,則須要施以淚囊按摩;6個月大仍沒有改善,建議到眼科專科醫師處接受淚道疏通穿刺治療,其成功率高達9成5;若過了1歲半後才治療,成功率就與日劇降。

有時發炎較嚴重的急性結膜炎,也可能會引起淚小管的沾黏阻塞,造成溢淚的情形。通常須適當的淚道疏通穿刺治療,輔以矽膠淚管植入,即可緩解。

處理惱人的流眼淚,首要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大多可獲改善!(本文作者為長庚醫院眼整形科主治醫師)


常洗手保健康

文/蔡麗艷

預防腸病毒、流感、新流感等病毒感染,要勤洗手。為什麼洗手能預防傳染病呢?在無法立即洗手時,又該如何呢?其實在滿佈細菌的環境中,我們的皮膚表面沾滿細菌,每1平方公分的皮膚,就有100至1000個細菌,可以想見,整隻手的細菌數是多麼可觀。

然而,手上的細菌並非全都有害。

一直以皮膚為家的「固有性細菌」,是無害、無致病性的。而我們需要小心防範,並加以清除的是,經接觸而附著的「暫時性細菌」。

一般而言,細菌並無法直接穿透皮膚。

我們的皮膚就像一件智慧型的防護外套,既防水又透氣,能將外界細菌隔絕於身體之外,只要皮膚上沒有傷口,細菌是無可奈何的。但是這些遭到擋駕的細菌會耐心地留在皮膚上,伺機而動。

雖然皮膚能抵擋外來細菌,卻不能將身體整個包覆起來,而我們需要呼吸、需要吃飯、需要上廁所等,一些生存所需的「出入口」,必須敞開。敞開處的黏膜組織,是身體比較脆弱的所在,細菌常由此處「登堂入室」。

既然雙手被皮膚包覆,為何還要洗手?主要原因即在於「雙手萬能」。

生活上,許許多多事情需要借重我們的雙手。換尿布、擦地板、抱寵物、擤鼻涕、擦屁股……,外加揉眼睛、挖鼻孔、掏耳朵等,忙碌的雙手在工作的同時,也順便將細菌保送到身體的入口處,讓細菌得以乘機而入了。

如果為了趕時間,或找不到洗手設備而無法洗手時,就要警覺地使用雙手。特別是不乾淨的手,別碰觸身體的「開口處」:勿挖鼻子、別摳青春痘、勿揉眼睛、別拿東西吃……,當然也別用此手去「為人服務」,以免傳播疾病,設法盡快徹底洗個手,才是利人、利己之道。

(本文作者為台中縣龍泉國小護理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