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萬華大富翁」寓教於樂!高傳棋地圖收藏一窺台北古今

文/記者吳書緯  攝影/記者臺大翔
2018/01/15 10:00

細數。台北古地圖

對高傳棋來說,台北古地圖的收藏是無窮無盡的,在台灣搜集地圖不外乎是透過舊書店、骨董店或民俗藝品店,而若說起他心中的「夢幻逸品」,是「講也講不完」,他特別分享了數張古地圖,讓人一窺台北的變化。

1895年〈台北及艋舺、大稻埕略圖〉,這是目前發現最為詳細,且年代最早有關台北三市街(台北城、艋舺、大稻埕)的古地圖,從圖上可知這3個地區此時尚未合在一起,中間留有許多田地與沼地,直到日治初期實施市街改正後,三市街才融合為一體,成為今日台北市的雛形。(圖片提供/高傳棋)

1907年〈台北市區改正全圖〉,這張地圖包含了市區改正前的三市街與外圍傳統街庄聚落的具體位置與方位,殖民政府認為當時屢發生的傳染病肇因為街道狹窄曲折、排水不良導致衛生惡劣,因此透過進行市區改正來遏止,地圖空白處還附有30張公共建築的照片。(圖片提供/高傳棋)

1932年〈台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這張地圖幾乎預言接下來台北的發展,當年殖民政府規劃17處公園預定地,最後共有15座實現,主要幹道也依此實行;探究其因可追溯到敗退來台的國民政府,處在準備反攻大陸的局勢,僅將台北市視為臨時首都,故全盤接手殖民政府的計畫。(圖片提供/高傳棋)

1935年〈大台北鳥瞰圖〉,受到日本浮世繪畫風「用色鮮豔、立體透視」的技法影響,鳥瞰圖在1930年代特別流行,也是台灣古地圖裡表現最具立體感的。這幅1935年由大窪四郎繪製的〈大台北鳥瞰圖〉以鳥瞰透視環繞台北的河流與山岳,也一一標示出市區、郊外的重要地標和名勝,視覺層次上非常具有立體空間感。而1935年正是「台灣博覽會」的舉辦年分,這幅地圖的出版在當時也有為博覽會宣傳的目的,因此也在地圖中畫出了位於台北市各地的會場景況與地理空間資訊。(圖片提供/高傳棋)

1939年〈瑠公圳農田水利組合圖〉,相傳瑠公圳流經新生南、北路的底下,但透過這張地圖就能破解此則都市傳說,瑠公圳的幹線在公館一分為二,只有一小段是沿著台大旁的新生南路,再分支為多條支線;透過這張地圖,也能一覽台北在進入二戰前夕的水路樣貌。(圖片典藏與提供/秋惠文庫)

1949年〈最新台北市街圖工商指南〉,這是二戰後第一張彩色工商地圖,當時台北市裡商業活動熱絡的地方仍在三市街演變而來的地域,地圖上的公家機關、學校、銀行、車站等場所以黃色標記,而地圖周圍的工商廣告,則反映了戰後初期庶民生活的氛圍與商業趨勢。(圖片典藏與提供/秋惠文庫)

1957年〈台北市市街圖〉,這張地圖是二戰後第一張彩色實測地圖,由軍方聯勤司令部繪製,以多達68種圖例來呈現空間資訊,並將道路名稱與系統細緻到了巷、弄皆有;圖上繪製了老台北的傳統聚落,以及隨軍而來的眷村和機關眷舍展現戰後第一個十年台北市的樣貌。(圖片提供/高傳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