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胖毛孩瘦回健康 秘訣「3要1不要」公開!

文/記者萬玟伶  攝影/記者萬玟伶
2018/06/03 06:00

飼主要時常留意毛小孩的飲食和運動問題,以免出現「超重」情況,進而影響健康。(記者萬玟伶/攝影)

毛孩胖嘟嘟好可愛,背後其實隱藏健康危機。杜瑪動物醫院院長鍾昇樺表示,可觀察毛孩體型,圓身的貓要維持直筒腰,狗要有腰身或至少看得到肋緣旁的腰線。想讓胖毛孩減重,飼主要做到「3要1不要」,要定食定量、多活動、計算每日基本攝取熱量,不要習慣性餵零食或人類食物;改變毛孩習慣約需2~3週,飼主能否持續執行是關鍵。

你家的毛小孩過胖嗎?
不少網友喜歡在網路上分享毛小孩的照片,因為過胖而顯得憨傻的狗貓不僅吸引許多人說可愛,更被網友戲稱「阿嬤養的」,象徵家人對毛小孩無微不至的呵護,但家長對於毛小孩健康的忽略,看在醫生眼中其實有些擔憂!

過胖毛小孩的健康問題
去年7月份,美國寵物食品協會(PFI, Pet Food Institute)針對全台861位狗貓家長進行「2017台灣寵物肥胖及體重管理家長認知調查」,發現有6成狗貓的實際體重大於理想體重。杜瑪動物醫院院長鍾昇樺表示,過重的毛小孩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機會相對較高,如代謝症候群的脂肪肝、關節炎以及常發生在貓身上的糖尿病等,或因體型變大、供氧負擔增加,導致呼吸循環系統與其他慢性問題。

從這些地方觀察毛小孩有無過重
該如何檢視毛小孩是否有過重問題?鍾昇樺表示,可先觀察體重。公貓體重落在4~6公斤、母貓落在2.8~4公斤左右都算可接受範圍,狗則因品種、身型差距過大,較難給出確切標準。另外也可觀察外觀,體型屬圓身的貓,要維持直筒腰,若俯看時腹部兩邊凸出,且肚腹脂肪超出人類一手可掌握的範圍,就是過重狀態;狗屬扁身,因此體態健康的狗一定要有腰身,摸得到肋骨或至少看得到肋緣旁邊的腰線,若俯看呈現直筒腰或腹部兩側凸出,代表已累積相當多脂肪。

 

若家中的毛小孩從體重、外觀與醫師診斷後確定過重,鍾昇樺建議家長可跟著以下的「3要1不要」,調整毛小孩的生活型態。

要定食定量


配合現代人生活作息,建議1天可為狗貓準備2~3餐,第1餐是我們出門上班的時候,下班回家餵食第2餐,家長睡覺前半小時餵第3餐。鍾昇樺提醒,這3餐不用等量,以5~6公斤、身材結實的貓來說,一整天需要的乾糧克數若是50g,早上可給20g,下班回來到睡前的時間不長,可給10g,睡眠前希望動物準備跟我們作息一樣,第3餐可給20g,吃完就可與家長一起進入夢鄉。
鍾昇樺特別提醒,小型犬的家長最好一天準備3餐,空腹時間短些,餵食時間密集些,較不容易造成身體不適。有些中大型犬的家長習慣早晚餵2餐,還算可接受的範圍,但不建議只餵1餐。

定食定量適合貓?
提到定食定量,不少貓家長會有「天性適合任食制的貓真的適合嗎」的疑問,鍾昇樺表示,與人類生活後,貓咪也會慢慢配合人類作息,與家長一同睡覺起床,因此定時定量只是習慣問題。而且實行後的好處是,貓咪對食物的珍惜度會變得很高,家長也不用擔心挑食問題。

要多活動


鍾昇樺表示,貓狗本是獵食動物,打獵就是牠們運動的時候,吃完獵物就休息,不像人類還會走一走助消化,因此貓狗吃飯前都應該先陪牠們玩一玩。

貓家長看過來
陪貓玩可用逗貓棒或羽、絨毛玩具,且要有技巧地模仿獵物忽動忽靜或偶爾躲起來的行為模式,才能挑起貓的注意,並吸引牠們起身追蹤進而追逐。
較為懶散的貓,初期可讓牠們一天有1次持續走動5分鐘的運動,若牠們對逗貓棒、玩具沒有太大興趣,可試著以食物引誘、繞行房間,並試著在2~3週間,漸增為1次持續20~30分鐘的運動,這個運動時間對於貓來說已經很足夠。

狗家長看過來
一般中小型犬像是比熊犬、貴賓犬,1天要有20~30分鐘玩球、啃咬玩具的時間。此外,也建議家長日夜都要帶狗出門散步,簡單走逛10~15分鐘即能對狗的身體、心靈各方面都有幫助。若是中大型犬,日夜最好各散步30分鐘,家長也要隨時注意環境熱度,以免狗狗中暑。
面對出門卻懶得動的狗,鍾昇樺建議可將零食捏碎,吸引狗狗跟著跑動,跑一下就給一小塊零食,中間幾次只做「放零食在地上」的假動作,個性憨傻的狗其實不會發現,每日固定以此方式帶狗運動,牠們就會對於「出門散步」這件事有所期待。需注意的是,零食只是引誘牠們養成運動習慣的工具,務必餵食愈少愈好,如頻繁或大量餵食,反而成為動機或養成吃零食習慣,進而衍生更多健康問題。用少量零食吸引生性比較懶的狗跑動。(記者萬玟伶/攝影)

毛小孩逗陣動起來才有伴?
若家中有多隻狗貓,建議家長分開陪玩,因為動物身旁若有其他狩獵動物的話,較積極的一方會先撲上去,弱勢方只能站一旁觀看。最好先將其他隻隔離,誰先玩完就先去吃飯,再讓另一隻出來玩。

要計算每日基本攝取熱量


家長不只要做到每日餵食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計算毛小孩一天到底可吃進多少熱量。目前適用於2~30公斤動物的每日所需熱量公式為「體重X 30+70(每日基礎需求大卡)」,得出結果即為毛小孩的每日基本攝取熱量。
毛小孩每日熱量需求會因活動量和健康狀態,而有1~2倍的係數差異,像是年輕、健康狗狗每日所需熱量是每日基礎需求大卡的1.5~1.8倍。飼主可請獸醫師評估,另可參考乾飼料或罐頭包裝上的熱量或建議每日食用克數,與公式結果搭配使用。

發現餵太多怎麼辦?
算出每日所需熱量後,建議家長準備一個簡易食材秤,量出每日所需量與現在餵食量的差距,以一週減少5克乾糧為標準,並配合運動,逐漸調整至每日所需量並提高運動量,且毛小孩1個月減掉的體重不應超過體重的5%,否則可能會影響健康。

不要習慣性餵零食或人類食物


毛小孩愛吃零食勝過正餐的原因,在於其中含有色素、香精等增加適口性的人工添加物,加上家長不習慣將零食熱量估算到每日攝取量中,長久下來便造成毛小孩過重和挑食。鍾昇樺建議家長慢慢減量零食的同時,也要花些時間分散牠們對零食的注意力,比如每次吃完正餐後,給予讚美、按摩等親密活動或放風出門玩。

貓家長看過來
鍾昇樺多年門診觀察發現,貓家長通常較狗家長更為注意食物挑選,且會花時間自製鮮食,但過程中仍要注意營養是否平衡的問題。雖然目前歐美與台灣學界未能提供動物營養資訊範圍,但鍾昇樺建議,以貓咪天性來看,肉品比例應要佔最大,常在鮮食中看到的地瓜、南瓜佔2成即可。

狗家長看過來
至今仍有不少狗家長會餵食自己在吃的食物,但我們常料理的食材如洋蔥、青蔥和蒜等,對動物來說都會引起中毒或極度不適;餐桌食物過多的鹽分若長期攝取,會導致腎臟功能、心血管循環受損,過高的油脂也會導致消化道、肝膽或胰臟等健康問題,家長一定要格外當心。
 
家長態度是減重成敗關鍵
改變毛小孩的習慣約需2~3週,但最難的部分在於家長能不能持續執行。其實貓狗的生活中非常需要活動與陪伴,若一整天待在家裡、生活失去可期待的目標,動物也會變得懶散沒動力;若無法發洩精力,毛小孩另一種發洩方式就是「吃」,或是半夜嚎叫、搞破壞,家長因此覺得牠們不聽話、很麻煩,卻無法體會毛小孩心裡的寂寞。
鍾昇樺提醒,管理動物的生活狀態同時也是檢視自身習慣,若能在幫助毛小孩減重的過程中重新建立親密互動,與牠們的共同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帶狗狗散步是每個狗家長每天必做的「功課」。(記者萬玟伶/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