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食在有學問】來碗溫體牛肉湯 認識最新鮮的直送味

2019/09/21 05:30

台灣的清燙牛肉湯使用現宰的溫體牛,清甜的湯頭與軟中帶Q的肉質堪稱夢幻好味,受到台灣人愛戴。(本報資料照)

記者蔡瑞宇/報導

美國牛肉部位圖網路俯拾皆是,沙朗、肋眼、丁骨、牛小排等大家耳熟能詳。但台灣牛肉呢?你知道自己吃的台南清燙牛肉湯是牛的哪個部位嗎?本次邀請到美食作家徐仲、芸彰牧場經營者張志名,針對台灣溫體牛肉湯的最佳部位、賞味時間等秘訣一一揭密。

庶民美味溫名全台

芸彰牧場經營者張志名表示,台灣早自日治時期就有牛隻買賣,光復後則會吃年紀大退役的牛或病牛,後來才在養殖區域周邊發展出簡易的吃牛文化。美食作家徐仲則補充,早年牛肉料理屬於酒家菜,像紅糟牛肉或牛肉湯品從前是日本人在吃的高官料理,往後才普及成清燙牛肉湯等庶民美食。

牛肉湯餐廳台南居冠 製湯挑上肉、中肉

張志名說,目前台灣溫體牛的主要產地為雲林北港與台南善化牧牛區,而販售清燙牛肉湯的餐廳以台南最多、鄰近的高雄次之,多為台南傳過去;而台灣的肉商交肉給餐廳時,會依肉質分上、中、炒3個等級。上肉又稱花肉,舉凡腹脅(大扇)、肋條、翼板(厚盤子)等油花多的部位皆是,肉質細膩適合切薄片清燙處理;腿肉與靠近腿的部分為中肉,也適合作牛肉湯;至於後腿的「和尚頭」、「黃瓜條」因纖維粗長、口感硬,適合醃過再與青菜同炒,因此稱炒肉;跟美式牛肉取完沙朗、菲力等排餐部位後,其餘部位會打碎成絞肉應用相比,台式分解牛的方式相當細緻,差異極大。

用蔬菜襯托肉汁甜味 一碗蘊含3種層次

徐仲表示,溫體牛切成薄片做的清燙牛肉湯,講究湯清澈、肉質軟中帶Q,因保鮮不易多限量供應,有良心的店家,寧可賣不夠也不用隔夜牛肉。在台南,溫體牛肉湯的湯底可分兩大派系,即湯色濁白的牛、豬骨湯底與金黃色的雞骨湯底,共通特色是加入洋蔥、蘋果、芹菜、甘蔗甚至紅蘿蔔,以植物的甜混和肉汁的甜,在高溫湯頭的澆注下,將牛肉片浸熟。而台南的牛肉湯頭有3種層次的變化,剛上桌時,牛肉才剛浸泡在高湯中、還沒釋放出肉汁,可先喝湯底的滋味;後來略為浸泡後,牛肉呈現淡淡粉紅色,此時肉汁充分釋入湯裡,可同時品嚐肉汁與蔬菜高湯的不同甜味;最後肉吃完後,趁著嘴中油脂未散,再次喝湯品嚐油脂最後的清甜味。

新鮮牛肉體現方法

芸彰牧場經營者張志名表示,台灣的溫體牛肉湯市場,非常注重從屠宰場到餐廳的保鮮期,肉牛宰殺後,僅以攝氏10~15度保存,並在短時間內送到餐廳切片烹飪;宰牛時機與吃到新鮮溫體牛的時間,以台南善化為例,殺牛8、9點第1班,分解過程約需40分鐘,最後在11點前送達餐廳,所以12點半到午後1點是最佳賞味期;高雄午後殺、晚上吃。台南也有少數清晨5點左右營業的牛肉湯店,來源就是晚間10~11點宰的牛。

溫體牛特殊香 進口冷凍牛吃不到

徐仲補充,溫體牛的清甜度與口感冰過就不可逆,是可以和冷凍牛輕易比較出來的,溫體牛專屬的清香,只有牛肉在宰殺的6~8小時內才有,超過這個時間,牛肉就會進入僵直期,肉質就會因冷收縮而變乾柴,肉汁的甜味大失。簡單來說,牛肉隨著放置時間長短,呈現3階段變化,溫體牛軟中Q、僵直期乾柴而硬,最後經過冷藏或冷凍,會進入熟成期,口感才會再次放鬆變軟,台灣目前的進口牛肉幾乎都是進入熟成期的牛肉,主要是因國外不吃溫體牛,然而進口牛的牛肉味重,經過熟成後的油脂甜味與溫體牛迥然不同。

牛種選擇多元 飼養環境逐漸升級

張志名說,台灣溫體牛種,主要可以分成黃牛與醃乳公牛、肥育乳牛,自家芸彰牧場專攻養殖乳牛品種,最早的食用乳牛來源多為寡產母牛,乳公牛的雜味重,直到20年前閹割技術進步後,醃乳公牛也能呈現柔美風味,才逐漸供應醃乳公牛。台灣肉牛的飼養環境近年來也開始被重視,台灣的養殖場地多為圈飼。運動量小、油花多、肉質軟嫩,而人道的養殖場,會大幅降低每個牛舍內牛隻的數量,避免牛隻感受到空間擁擠的壓力,也是提升肉品風味的一種努力。不過,在進口牛肉低價傾銷的衝擊下,養殖業者在每天洗牛舍,給牛兒吹電風扇、鋪軟墊的維持人力成本極高,也因成本高,在分解時對每塊肌理都拿捏相當細膩。

部位不分好壞 消費者依需求添購

徐仲表示,溫體牛的肉品分級,是依據是否做成清燙牛肉湯而分,就牛肉本身來說,不同部位有不同烹飪手法,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適合做什麼菜而已,民眾在選購牛肉時,應針對菜色的需求採購,一來避免刻意追求進口牛肉的低價而忽略好味本質,二來也是支持台灣本土牛肉,以購買行動給予致力於改善牧養環境的台灣小農鼓勵。

溫體牛的美味之處在於還沒冰凍過,趁著肉質軟嫩時盡早切薄片製作清燙牛肉湯,最能吃出清甜滋味。(本報資料照)

在台南人的心目中,清燙牛肉湯店家可是各有擁戴者,湯頭、部位處處有講究。(本報資料照)

勤打掃、給牛兒適當生活空間,台灣的肉牛養殖產業人力成本相當高昂,卻意外發展出獨特的牛肉風味。(圖片提供/芸彰牧場)

不同部位做法各異,只有適合的烹飪手法,沒有絕對的肉質好壞。 (圖片提供/芸彰牧場)

經過熟成的牛肉,呈現出不同於溫體牛的特殊甜味,各有特色。(圖片提供/芸彰牧場)

台灣的吃牛文化起源於日治時期的高官料理,後來才在養殖區附近發展吃牛文化。(圖片提供/芸彰牧場)

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烹飪手法,台式的分解牛肉方式相當細膩。(圖片提供/芸彰牧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