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按對減重穴 享瘦更EASY

2018/02/20 06:00

耳朵上有抑制食慾的穴位。

記者林惠琴/專題報導、攝影

春節期間大魚大肉,體重數字上揚,在連假進入尾聲之際,許多民眾的甩肉大作戰正要啟動。不過,除了注重飲食、強化運動外,還可善用小撇步,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大鵬從中醫觀點揭露人體奧妙之處,搭配按摩穴位,減重能更為見效!

一般來說,肥胖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實」胖,體格型態通常面色紅潤,肥胖上下勻稱,按之結實,飲食情況為食慾亢進、豐食多餐;另一種則是「虛」胖,體格型態往往肥胖上下不勻稱,或以面、頸部為主,或以臀、大腿為主,肌肉鬆弛,飲食情況為正常或不佳。

中醫經絡治療係指「經之所過、病之所治」,減重穴也是運用此原理,依照肥胖部位對應相關經絡的穴位,進行按摩、提供刺激,有助於臟腑的正常運轉、強化新陳代謝功能,進而改善肥胖情況,以下按肥胖部位可對應按摩的減重穴舉例說明:

一、胸部肥胖:「膻中」位於胸前兩乳連線的中間點。

二、腹部肥胖:

(一)上腹肥胖:「中脘」位於肚臍向上約4吋處(拇指寬度約1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4指伸直寬度約3吋)。

(二)下腹肥胖:「關元」位於肚臍向下約3吋處。

(三)小腹肥胖:「氣海」位於肚臍向下約1.5吋處;「太谿」位於足內踝尖端與阿基里斯腱間凹陷處;「復溜」位於足內踝尖端向上2吋處;「足三里」位於膝關節前方犢鼻下方約3吋處;「內庭」位於足背第2、3趾間;「公孫」位於腳拇趾內側、足弓最高點;「三陰交」位於足內踝尖端向上約3吋處。

(四)側腰肥胖:「足臨泣」位於足背第5趾向上伸趾長肌肌腱外側凹陷處;「陽陵泉」位於小腿外側、膝關節前側下方凹陷處;「風市」位於大腿直立、雙手緊貼大腿外側時的中指落點;「環跳」位於臀部凹陷處。

三、大腿肥胖:「太衝」位於第1、2趾骨向後延伸至足背中間凹陷處;「中封」位於足內踝尖端前方凹陷處;「曲泉」位於膝蓋內側、半腱肌與半膜肌凹陷處。

四、臀部肥胖:「崑崙」位於足外踝尖端與阿基里斯腱間凹陷處;「委中」位於膝蓋後方膕窩橫紋中點。

五、手部、頸部肥胖:「中渚」位於第4、5指關節後方掌骨間凹陷處;「外關」位於手前臂背側掌關節橫紋向上約2吋處。

六、全身肥胖:「豐隆」位於足外踝尖端向上約8吋處。

上述穴位可諮詢中醫師,之後每天按摩3至5次、每次按壓10下,不宜過於激烈,按到骨頭、出現痠、脹或輕微疼痛感即可,持續一段時間後,身形可望發生變化。

耳朵上也有抑制食慾的穴位,例如刺激「飢點」可減少飢餓感,刺激「渴點」可降低吃零食的慾望,但可能會變得焦慮,可搭配有助於放鬆情緒的「神門」,只是耳朵面積小,按摩效果有限,可諮詢中醫師輔助使用耳針、磁珠刺激相關穴位。

此外,不是人人均可使用穴位按摩,例如有紅斑性狼瘡、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疾病,由於膚況已處於發炎狀態,不宜再按壓刺激,其他像是發炎的慢性疾病、傳染病,或是有腫瘤的病人,也都不適合。

值得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僅為輔助減重,仍須搭配三餐定時定量,用餐7、8分飽,不吃消夜,且飲食要清淡、細嚼慢嚥,進食依序是蔬菜、湯、肉、飯,並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成功甩肉。若肥胖原因與婦科或其他慢性疾病有關,也要先治療、控制相關病症,否則只是一味狂按減重穴,恐怕只是白忙一場。

足臨泣穴

中脘穴

外關、中渚穴

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大鵬說明,人體特定穴位按摩有助於減重。

豐隆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