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百工心面貌】製被師:安心睡眠的溫暖推手

2017/10/22 06:00

陳呈國/55歲。家自曾祖父時便已在彰化和美做手工棉被,祖父移居斗六後持續經營,目前日興棉被行是太平老街上碩果僅存仍使用手工方式製做棉被的店家。家裡的陳設很簡單,工作室結合住家的狹長型街屋格局,製作手工被時客人也能一覽無遺,就是這樣互信互惠的老店經營模式,讓客人不僅能安心選購,更對品質有信心。他自己做過電器行業務、送過茶葉、賣過房子、當過運動鞋開發助理,一年就換一次,工作總是沒定性,但慈祥的父親總是不多話也從不出言教訓他;接棒後,他期許自己學習父親勤奮的精神,盼能將手工棉被發揚光大。(記者李惠洲/攝影)

記者武純淳/報導

斗六老街的女兒牆建築,斑駁的牆面彷彿述說著種種歷史,位於老街上的百年棉被行,第4代傳人陳呈國,透早便起身製作棉被,只見他軟竹不離手,彈著輕巧棉花,以獨特的節奏將棉被敲打成型,原來手工被中塞滿的不只是棉花,還有堅持不妥協的職人精神。

彈棉花、做手工被的費力活,幾乎沒有人願意接手,位於雲林斗六老街上的日興棉被行,傳承4代已有百年歷史,接班人陳呈國承認自己也花了好大一番力氣,才從原本拒絕接棒的態度改為欣然接受。

一條棉被要經歷開棉、鋪棉、壓篩、布包與針縫5道程序,時間得花半天,但卻僅有千元收入,每天看著父親戴著口罩,窩在那只有2個大木板,連電線、窗戶都黏滿棉絮的小空間裡打棉被,年輕時候的他決定出外工作、闖天下,對家裡的棉被生意顯得意興闌珊。

父親陳清秀是第3代傳人,日興棉被行也是從父親這代才逐漸發揚光大,一來祖父愛喝酒、不擅交際,二來父親陳清秀個性和善、人緣極佳,且做棉被功夫了得,客人都指名要蓋他做的棉被才睡得著。但隨著父親年事漸高,因父親生病而返家的陳呈國,驚見父親早已滿頭白髮;再加上1990年左右,市場開始流行太空被、發熱被、機能被等機器製造的化纖被,手工棉被給打得落花流水,直到2012年父親辭世,他才開始真正地思考接棒這件事。

陳呈國堅持延續父親的傳統做法,尤其棉被要做得好,關鍵在於鋪棉,父親的訣竅就是「微型荷包蛋」;將中間的棉花鋪得稍稍多一些,四邊鋪得少一些,因為中間要蓋住身體,邊邊四個角度則要讓頭和手腳活動伸展,如此才能保暖又不致於太過悶熱。他需憑著多年觸感,摸出箇中奧妙,並搭配美國棉和坦尚尼亞生產的海島棉,將兩種棉花的優點混搭,才能兼具膨鬆度和服貼感,甚至一用就是15年。

剛開始還是有些客人持觀望態度,但他繼續純手工製作的堅持終有收穫,不少老客人開始回流,找他訂購手工被;即使現在的他,每天工作時依舊滿臉棉花、棉絮,但只要看到客人蓋得安心舒適,一切辛苦都值得。

日興棉被行(05)532-3500,雲林縣斗六市太平路151號

陳呈國拿出父親早期的木製開棉器示範「開棉」,彈線的部分使用牛筋製作,木製開棉器相當重且費力,對腰力是一大考驗,所以現在已經改用機器開棉,節省力氣與時間。(記者李惠洲/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