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青少年快樂指數
牽繫於家庭歸屬

2006/04/15 06:00

文/柯俊銘

近來許多關於青少年快樂指數的報告均顯示,現代的孩子越來越「鬱卒」。探究煩惱的來源,不外乎是學業、家庭、兩性等方面的壓力增加。

一份發表於《青春期研究期刊》的報告指出,與父母相處融洽、彼此關係親近,且對家庭有歸屬感的青少年,平時較能有效處理壓力。

這項研究是德國美因茲(Mainz)大學的心理學家,針對112位年齡介於14至17歲的青少年進行長期追蹤,目的在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依附表現與壓力管理能力的關連。

參與者每年要接受1次問卷訪談,內容涉及與壓力相關的各類主題,例如生活中常見的壓力源、自己慣用的解決模式等。研究人員再依答案,將其因應型態分為3類:

●積極型:能建立社會支持系統,遭遇困難會主動尋求協助。

●內省型:明白個人能耐與環境限制,思索當下可行的方法。

●退縮型:無法面對現實,害怕承擔後果,行事被動、消極。

另外,所有個案在21歲時,均被詢問以往與父母互動的經驗,特別是主觀的評價與是否排斥對方的管教,並觀察其有無敷衍或攻擊的言詞出現。最後也將當事人的依附型態分為兩類:

●安全型:容易與父母接近,可以很自在表露情感,從回應中獲得滿足。

●不安全型:與父母關係緊張,互相缺乏信任,在一起時,覺得不舒服。

分析結果發現,屬於安全型者多採積極或內省的方式處理問題,且因而變得能幹,可以勝任諸多要求;但是不安全型者卻傾向以逃避、否認等方式應對,鮮少求助於他人,或找尋可利用的資源。

研究者表示,不安全依附的孩子,由於本身的因應模式過於拙劣,不僅壓力造成的痛苦難以紓解,且長期下來,易出現偏差行為,成為適應障礙的高危險群。

有鑑於此,建議家長應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避免過度的期待,以傾聽、溝通取代批評、責難,試著當他們的知心好友,相信有父母愛的支持,青少年必能化壓力為成長的助力。(本文作者為高雄市公職臨床心理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