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離婚不會斷了親子情感:學會跟青春期的孩子交心!

文/記者洪卉琳  攝影/記者沈昱嘉
2017/08/21 03:00

客座達人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從事兒童、青少年、婚姻諮商等工作,擅長親職教育、兒童青少年發展、兩性關係等人氣溝通。著有《我好,你也好:增進孩子的溝通技巧》等書。(圖片提供/楊俐容)

許皓宜/心理諮商師
長期耕耘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著有《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等書。(圖片提供/許皓宜)

父母離異對青春期子女的影響

親職專家楊俐容談到,各年齡層的孩子面對「父母離異」受到的影響程度不同,如學齡前孩子無法認知大人的關係,會因情緒共振而有不安、依賴的反應;六至十二歲學齡階段,則易對父母產生忠誠矛盾等複雜情緒。其中,楊俐容認為青少年的反應與影響最劇,極端者可能產生受辱、易怒、對愛情與婚姻不信任等負面影響,加上青少年正處於高情感需求的青春期,楊俐容認為,忙著處理離婚事務的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可輕忽。

平和告知、態度正面

研究婚姻與家庭關係的心理諮商師許皓宜表示,夫妻離婚前通常「長期爭吵」,此時青春期孩子因可感受家庭氣氛,甚至已有父母離婚想像,建議父母雙方協調好一致說法,向孩子坦承「爸爸媽媽因為個性不適合,兩人在一起不開心,所以決定要分開」等等較少負面情緒的冷靜說法,避免「邊哭邊罵」的情緒性表示。此外,也必須讓孩子了解因經營婚姻不易,才決定走向離異一途。

「向孩子承認婚姻失敗並不丟臉」,楊俐容認為只要以正向態度清楚說明,藉此才可幫助孩子對婚姻或愛情有更好基礎。

讓孩子有決定的權利

楊俐容認為離婚後應減低孩子生活上的變動,如學校或住所在短時間內不改變,同時也要讓孩子清楚得知接下來的生活變化,即便父母早已安排好孩子未來,都應先將安排的內容提供給孩子選擇或溝通,楊俐容強調「在離婚事件中,孩子有權利了解與選擇」,這是對孩子的重視。
許皓宜提醒,當孩子出現強烈反彈時,父母就必須修正計畫,並且禁止「沒有說明安排,就直接詢問要跟誰」等這類突發式的說法。

團圓時刻 考驗處理方式

每每遇到春節、中秋節等一家團圓的時刻,父母離異的孩子就有可能再度面臨情緒的波動與抉擇,許皓宜表示,夫妻除了須讓孩子了解,「兩人」仍維持著父母關係,且雙方必須先有共識後再與孩子溝通討論,並給予孩子較長時間與其中一方相處,避免孩子突然要接觸或習慣某一方的生活,同時也能減少孩子產生「分離焦慮」。

此外,許皓宜認為,若孩子可接受父母離異,便能將行程以「跑攤」的方式安排,但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在某時間一定要到達某方,應讓孩子自行決定行程,雙方也勿用各種軟性或強硬的言語干涉孩子的決定,否則容易造成孩子「哪裡都不想去」的心態,或是「人到了,心情卻不佳」的狀況。

達人提醒

在台灣,雙方家庭的長輩多會希望孩子能在團圓時刻相處,此時便會開始發生「搶小孩大戰」,許皓宜認為,夫妻應堅信「兩人處理就好」,別因其他家人介入使情況更為複雜,進而對孩子造成情緒影響。若夫妻雙方關係不良,或拒絕讓孩子與對方相處,無法接近孩子的一方可用具有溫度的書信方式,告訴孩子自己仍然很愛他,或尋求第三者的協助聯繫。

給孩子充分時間準備與其他家人相聚,同時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

離異父母不要對孩子做的事!

【禁】拉扯:夫妻離異或吵架的當下,禁止夫妻對孩子有拉扯情形發生,即使不得已需強制帶走孩子,也要在事後補充原因或說明困境。
【禁】詆毀對方:楊俐容表示,詆毀對方、營造其中一方的負面形象,容易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甚至憎恨等負面情緒。「不管怎麼吵,都是孩子的父母」,楊俐容認為夫妻應繼續維持雙方與孩子的良好親子關係。
【禁】言語傷害:母親多半會因孩子而隱忍婚姻遭受的痛苦,此時若對孩子說出「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開」等話語,容易使孩子產生內疚感,進而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
【禁】讓孩子成為傳聲筒:離異的雙方容易因情感生變而無法溝通,此時與雙方皆有聯繫關係的孩子,就容易成為父母的傳聲筒。楊俐容提醒這會使孩子造成莫大的痛苦和心理壓力,兩人的溝通不應該透過孩子來傳達。
【禁】毀滅愛情:當夫妻兩人感情生變,便會影響孩子對於愛情與婚姻的看法。楊俐容提醒,青春期孩子對愛情開始有憧憬,若在此時向孩子表示「天底下男人都很爛」、「女人都很善變」等等醜化愛情的言語,也會造成孩子日後面對婚姻與愛情的恐懼與不信任。

達人貼心話
給父母的......

「自重、自愛、自省」是楊俐容對離婚夫妻的建議。離婚過程不免出現懷疑自己不夠好等心態,此時失去愛的自己,應先重新找到自信心、好好對待自己,不要讓自己長期處於負面的情緒與生活中。此外,也要藉由自我反省走出失婚陰霾,才能有更好的心態面對與孩子的良性溝通,以及迎接新的未來。

給孩子的......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自我保護階段,此時應該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不要「嘴硬」自己不在乎,同時也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接受,若有憤怒、悲傷,或是產生排斥、想撮合離異父母、面對未來失望等等心態,都是正常的心理歷程。容許自己有情緒,但應該設下停損點,照顧好自己,並且理解及包容父母,讓自己與父母都更快樂。
楊俐容也建議,可藉由閱讀相關書籍,來理解父母的決定,也能透過書籍讓自己學習到婚姻與愛情的責任、關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