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千萬種故事】「竹」夢而居 編織異托幫

2019/09/01 05:30

「Bow Tie Chair」利用竹條多次彎折,是技師們失敗度最高的作品,簡潔線條與竹子的細膩質感,廣受歐美市場好評。(記者沈昱嘉/攝影)

記者蔡瑞宇/報導

竹工藝曾是台灣的重要產業,卻隨著中國削價競爭的市場機制逐漸沒落,「格子設計」總監兼設計師林靖格有鑑於台灣竹藝之美,結合所學,在虧損的艱苦環境下,曾在3年內跑遍南投竹山上百次,從設計到製做,試圖發掘傳統工藝的新元素。

關於林靖格

曾於燦坤、華碩、橙果設計等公司從事產品設計10年。2015年創立「格子設計gridesign studio」,尤其致力於竹工藝之設計創作。作品曾於Design Pier、曼谷國際禮品家飾展、富山設計浪潮、東京設計師週、米蘭家具會外展等地參展,並曾榮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 Award、金點設計獎、文創精品獎肯定。

技術超水準 竹藝不該死在美術館

台灣潮濕多山,是桂竹與孟宗竹等好竹材的絕佳產地,以竹子為媒材,在工藝設計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格子設計」總監林靖格表示,一般在美術館的竹編作品中,大部分還是停留在以傳統形式表現的美術品形式,以現代設計概念轉化傳統竹工藝的應用相對較少,給予民眾的觀感往往流於傳統與缺乏設計感;但其實竹子一直是一種東方文化象徵,對於我們來說有著特殊的情感,且台灣竹子的型態特徵與竹工藝的文化內涵,非常值得我們重新檢視這種媒材。

竹子中空有節,主幹通直帶著不規則的彎曲竹肉不均勻;林靖格說,竹子加工處理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竹子雖為草本植物,卻有木本植物的形象和結構強度,但又無法像木頭一樣可以機械加工製造,需仰賴竹工藝師的經驗與工法熟練度。

以其自家作品「領結椅」Bow Tie Chair來說,是由竹積層材製作而成,弧線俐落優美、重複線性與交錯的結構,以西方領結作為表現,有著顛覆傳統竹材印象之餘,竹條反覆燻烤彎曲的技術也相當困難,即使在台灣,能製做的師傅也寥寥無幾,因此引起海外媒體關注。

思考無疆界 老工藝與異媒材結合

竹編工藝有著古老的生命延續精神,因為其溫潤的質地與可塑性,非常適合與不同媒材結合創作,格子工作室推出的「望鏡」便是以這樣的思維產出的作品;將工藝的繁複程度降低,讓暖暖手工竹編與鋼板的無機性質結合、產生對比,在虛與實、暖與冷、傳統與現代間產生衝突美學。

林靖格提到,台灣擁有自由、多元、開放的社會氛圍,影響自己對竹工藝設計創作的態度,他試著讓自己設計思考沒有界限,從寬廣角度中,納入不同元素、不同工法相結合,再加上文化的影響與啟發,進而發展出屬於當代的竹工藝設計。

林靖格的設計精神講究實用與美,堅持每件作品都要講究細節與耐用度。(記者沈昱嘉/攝影)

林靖格利用竹子亦草亦木的特性,結合不同媒材製做生活常物,呈現注意製品的紋理與圓潤質地。(記者沈昱嘉/攝影)

「簍燈」靈感來自於庶民文化;生活日常中常見的菜簍、魚簍等竹編之盛具,巧妙的將落地燈飾與盛物盤相結合,成功轉化了簍器裝盛物件的精神。(記者沈昱嘉/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