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搶救石虎 從你開始】了解石虎瀕危現況 守護台灣珍貴原生動物

2019/03/17 06:00

來自南投國姓的母石虎「阿姓」(如圖),左前肢因獸鋏夾傷而截肢。(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來自南投國姓的母石虎「阿姓」(如圖),左前肢因獸鋏夾傷而截肢。(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記者陳怡君/報導

瀕臨絕種的石虎,是台灣現存唯一原生貓科動物,近來不時傳出被「路殺」、或山林棲息地被剝奪的新聞,除了替美麗卻瀕危的牠們惋惜,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透過這次特別企畫,深入了解石虎生態與現狀,並一起從生活中的小地方做起,透過人人可參與的保育行動與「溫柔革命」,保護石虎停止走向滅亡的命運。

達人出列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位於南投集集,農委會下屬研究單位,簡稱特生中心。以台灣特有種、珍稀生物為研究對象,進行物種分布、族群數量、生態史、棲地環境、復育方法等調查研究。石虎亦是特生中心研究保育對象。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成立於2017年,以石虎與其棲地保育為宗旨的非營利民間組織,同時參與石虎生態研究、石虎議題事務以及推廣石虎保育。協會成員包括石虎學者、生態學者、關心石虎的保育人士。

台灣現存唯一原生貓科動物

台灣雲豹滅絕後,石虎成為台灣現存唯一原生貓科動物。然而,人為的土地開發、對石虎棲地的掠奪,以及對野生動物的濫捕與傷害,讓石虎的家園不斷消失,正面臨生存危機。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簡稱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王經文表示,有著美麗身影與神祕姿態的石虎,體型與家貓相像,最大特徵是石虎耳後為黑底白斑,眼睛內側有向上延伸的2條白線,身體、四肢和尾巴有深褐色塊狀斑點。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表示,所有野生動物都有其野性,石虎雖為生態圈的金字塔頂端狩獵者,賴以矯健身手獵捕獵物維生,但天性怕人警戒性高,除非遭遇人類侵犯、威脅,否則不會主動攻擊體型比牠們大上許多的人類。

與人類為鄰卻慘被路殺、夾傷

曾在台灣各地山區現蹤的石虎,目前主要出沒在苗栗、南投一帶草地、農墾地以及淺山(低海拔山區或丘陵地)。王經文表示,石虎活動範圍廣泛,公石虎可達5~6平方公里,母石虎也有2平方公里,然而石虎出現的這些地區正是開發、農業較密集的區域,與人類為鄰讓石虎增添不少危機。

特生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就收治過車禍「路殺」、被獸鋏夾傷、被民眾捕捉的石虎,甚至送來過土地開發時,怪手在山林裡挖到的一窩石虎寶寶。被捕獸鋏所傷的石虎經急救與復健後將野放,但更嚴重就需截肢,變成「三腳貓」的石虎多半無法重回山林,目前野生動物急救站就收容了4隻斷腿、傷殘的石虎。

棲地被奪、全台數量恐少於500隻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表示,目前全台石虎的數量恐怕不到500隻。陳美汀坦言,台灣雖有「野生動物保育法」,但規範模糊且不周全,讓石虎的保育暴露在種種人為危機中;目前國內對土地開發的環評與生態檢核機制,也不夠完整詳盡,甚至是無法可管,導致石虎的棲地不斷被剝奪。

監督環境開發議題就是保育的開始

陳美汀點名,像是苗栗140縣道卓蘭段22~25K處,過去已傳出多起石虎路殺事件,顯見該處是石虎活動覓食必經的路段,但闢了一條道路後,卻成了石虎的「死亡熱區」。陳美汀呼籲,既然石虎的消失與人類有關,保育石虎也應該是所有人的事,不要把保育想得很難,一般人可以從關心與監督環境開發議題開始踏出第1步,並試著了解石虎保育現況,透過群眾的力量讓石虎的美麗得以延續。

監督環境開發議題就是保育的開始

陳美汀點名,像是苗栗140縣道卓蘭段22~25K處,過去已傳出多起石虎路殺事件,顯見該處是石虎活動覓食必經的路段,但闢了一條道路後,卻成了石虎的「死亡熱區」。陳美汀呼籲,既然石虎的消失與人類有關,保育石虎也應該是所有人的事,不要把保育想得很難,一般人可以從關心與監督環境開發議題開始踏出第一步,並試著了解石虎保育現況,透過群眾的力量讓石虎的美麗得以延續。

隨「石」給牠們愛的「虎」呼!

檢舉捕獸夾、毒餌

雖「動保法」和「野生動物保育法」均規定不得製造、販賣、使用獸鋏,但因查緝不易,鑽漏洞持有並使用獸鋏的案例多不勝數。民眾若發現獸鋏、毒餌可拍照存證,並打當地防疫所或是動保處檢舉。

注意石虎出沒告示牌

農委會林務局製作的「石虎棲地圖」顯示,苗栗與南投為石虎出沒的「關鍵棲地」。目前苗栗、南投靠山或頻繁發生石虎路殺事件路段,多會設立「當心石虎」、「野生動物出沒」告示牌,民眾可留意路牌和車前視線並減速。

支持友善石虎小農

友善石虎的農民不使用農藥、除草劑、不放置獸鋏,支持所種的農產品,如苗栗石虎米、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等,等於支持其理念,可保障石虎棲地處農民的收益、間接降低農民對石虎的敵意,亦可還石虎無毒安全的覓食空間。

協助推廣、捐助特定組織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特生中心均不定期舉辦、分享講座活動訊息,以及會影響石虎棲地相關開發案,可藉此認識並推廣石虎。亦可定期小額捐款,資助推廣石虎保育的團隊與單位,如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

追蹤台灣石虎 珍貴生態現跡

專業人員透過替野生石虎掛上無線電發報項圈,或是在出沒地區架設自動相機,長年追蹤下,逐漸勾勒出台灣山林的石虎生態。

追蹤石虎10多年的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博士陳美汀說,透過在竹苗一帶架設自動相機觀察石虎棲地與習性,以苗栗來看,銅鑼、苑裡、後龍、通霄、三義均為石虎熱區。她表示,夜行性的石虎,多半在晨間或黃昏活動,因此拍到石虎的高峰是下午4~5點;而會去偷吃農民雞舍雞隻,多半是1歲左右的年輕石虎或是帶小孩的母石虎,才會冒險闖入人類生活範圍。

陳美汀也會替野生石虎掛上無線電項圈,持續追蹤個體動態。她感慨說,這些年追蹤的石虎有的中獸鋏慘死、被毒死;有時石虎會掙脫無線電項圈,或因為發報器沒電,最後不知去向。也曾有民眾拾獲石虎寶寶,轉交給她,她便當起「代理媽媽」,除了餵食,還帶小石虎認識野外、學打獵覓食。

「在山林裡發現石虎的腳印或糞便,對我來說是一大鼓舞!」陳美汀表示,因為石虎會用糞便排遺標示領地,因此發現石虎便便,表示這裡還有石虎出沒。今年初架設於南投集集的相機,還罕見錄到石虎的叫聲,以及抬尾噴尿「佔地盤」的珍貴畫面。

「我的家園被人類破壞,棲地不斷減少,我們的數量也越來越少了……」(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我的家園被人類破壞,棲地不斷減少,我們的數量也越來越少了……」(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苗栗卓蘭的「石虎生態公園」就蓋在大安溪河床與山地的交界處,由於當地是石虎出沒熱區,一度引發破壞石虎棲地批評。(記者李惠洲/攝影)苗栗卓蘭的「石虎生態公園」就蓋在大安溪河床與山地的交界處,由於當地是石虎出沒熱區,一度引發破壞石虎棲地批評。(記者李惠洲/攝影)

山林棲地被破壞,導致石虎冒險穿越馬路覓食,使「路殺」成為石虎主要傷亡原因。(記者李惠洲/攝影)山林棲地被破壞,導致石虎冒險穿越馬路覓食,使「路殺」成為石虎主要傷亡原因。(記者李惠洲/攝影)

民眾若發現獸鋏、毒餌可拍照存證,並撥打當地防疫所或是動保處檢舉。(記者李惠洲/攝影)民眾若發現獸鋏、毒餌可拍照存證,並撥打當地防疫所或是動保處檢舉。(記者李惠洲/攝影)

苗栗、南投靠山路段或頻繁發生石虎路殺事件路段,多會設立「當心石虎」「野生動物出沒」告示牌。(記者李惠洲/攝影)苗栗、南投靠山路段或頻繁發生石虎路殺事件路段,多會設立「當心石虎」「野生動物出沒」告示牌。(記者李惠洲/攝影)

支持友善石虎的小農所種植的農產品,如苗栗石虎米、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等,可保障石虎棲地處農民的收益,也間接降低農民對石虎的敵意。(記者李惠洲/攝影)支持友善石虎的小農所種植的農產品,如苗栗石虎米、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等,可保障石虎棲地處農民的收益,也間接降低農民對石虎的敵意。(記者李惠洲/攝影)

石虎寶寶長相很萌,惹人憐愛。(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石虎寶寶長相很萌,惹人憐愛。(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長年追蹤石虎並替石虎保育發聲的陳美汀,被人稱為「石虎媽媽」。(記者李惠洲/攝影)長年追蹤石虎並替石虎保育發聲的陳美汀,被人稱為「石虎媽媽」。(記者李惠洲/攝影)

山林才是石虎的家,原本生活在淺山的石虎,因為人為的開發與破壞,生存空間不斷銳減。((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山林才是石虎的家,原本生活在淺山的石虎,因為人為的開發與破壞,生存空間不斷銳減。((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公石虎「小公貓」(如圖)與南投國姓的母石虎「阿姓」,成功與配對產下2隻小石虎。((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公石虎「小公貓」(如圖)與南投國姓的母石虎「阿姓」,成功與配對產下2隻小石虎。((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