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你不能不知道
維生素 健康要素

2006/01/08 06:00

文/官生華

想要長壽健康,最重要的就是盡量不要生病,特別是不能生那種會致命的疾病。台灣人死亡原因前三名分別是癌症、腦中風和心肌梗塞,如果能有效避免這三種疾病,就很有希望可以活得長壽又健康。

癌症的主要原因是細胞的基因受到過氧化物的破壞而突變,基因突變後,導致細胞不正常大量增生而變成癌症。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原因則是動脈硬化,受過氧化物破壞的血脂肪沈積在血管壁上造成。因此要預防這三大疾病,最根本的就是要預防過氧化物對身體組織產生的各種破壞。食物中含有各種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掉過氧化物的作用。過氧化物在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因此必須每天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物質,才能避免過氧化物的破壞。

抗氧化物質中,最重要的就是維生素E,存在於植物油、魚油、杏仁豆、花生、大豆、芝麻、南瓜和菠菜中。另外就是維生素C,存在於各種蔬菜,以及檸檬、柑橘、奇異果等水果中;β胡蘿蔔素,存在於胡蘿蔔、菠菜、南瓜和木瓜中;類黃鹼,又叫維生素P,存在於檸檬、柑橘和葡萄柚中;因紅酒的抗氧化作用而出名的多酚,存在於紅酒、綠茶和咖啡中。各種抗氧化物質彼此互相有加乘效果。因此要充分攝取各種不同的抗氧化物質,才能達到最佳抗氧化效果。

有些維生素雖然沒有抗氧化效果,但對動脈硬化也有預防作用。因為動脈硬化和一種叫做同胱胺酸的胺基酸有關。

當同胱胺酸在體內累積過多時,便會造成動脈硬化。維生素B6、B12和葉酸可以抑制同胱胺酸在體內的累積。維生素B6存在於鮪魚、鯖魚、牛乳、豆類、蛋和雞肉中。維生素B12存在於肝臟、牡蠣、沙丁魚、蛋和各種肉類中。葉酸則存在於肝臟、牛肉、豬肉、牛乳、蛋、大豆、菠菜和馬鈴薯中。

如果每天都能充分攝取這些維生素,就能有效預防癌症、腦中風和心肌梗塞這三大疾病,也就能活得長壽又健康。

維生素的攝取以從天然食物中吸收效果最好。如果生活繁忙,無法從正常飲食中攝取,只好考慮由健康食品或營養補充劑中攝取。

除了腦中風和心肌梗塞之外,最近又發現老人失智症也和動脈硬化有關。因此充分攝取這些維生素,不但可以預防癌症、腦中風和心肌梗塞,也可以預防老人失智症,活得長壽、健康又聰明。

(本文作者為楊梅天成醫院神經科主任)


讓孩子遠離異位性皮膚炎

文/賴清旭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過敏性疾病中,最令人困擾與難受的疾病之一,台灣1 2 歲以下孩童的罹患率約為5%-10%,多在一歲前就發病,且經常反覆發病而不易治療。常讓小患童癢到全身抓個不停,抓到皮破血流而引起進一步的黴菌、細菌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遺傳性疾病,因此難以用藥物治療來根治,但是卻可以透過食補或中藥來預防發病。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機為脾虛胃熱,主要來自先天的胎毒遺熱,也就是媽媽在懷孕期間飲食不當,多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引起,或後天脾胃失調,造成機體免疫力失衡,加上外邪侵擾,誘發而致病。綜觀這些病因,有過敏體質的媽媽若能從懷孕前,就開始用心調理,節制飲食,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是可以預防的!以下介紹胎前、產後四個階段如何來預防本病的發生:

●胎前養身: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蕁麻疹、皮膚炎等,常會同時存在、互相併見,因此只要有以上任一種疾病,在預備懷孕之前及懷孕期間,都應儘量避免攝取蝦、蟹等有殼海鮮,及芋頭、巧克力、油炸食物、冰冷飲料、鳳梨、芒果、荔枝等熱性水果。

●孕中養胎:由於氣候的影響,台灣過敏疾病的患者體質多偏熱,熱性體質的人容易在懷孕期間出現口乾舌燥、便秘、便硬、煩躁不安、皮膚癢、潮熱等熱象,因此在懷孕12週、胚胎逐漸穩固之後,可以經由有經驗的醫師診斷處方,適量服用ㄧ些有清熱解毒作用的安胎藥物,如珍珠粉、黃芩,以防止胎熱累積成毒,影響到胎兒。

●哺乳調理:媽媽吃什麼,寶寶就跟著吃什麼,這是在哺乳期間的母子飲食相關性。許多婆婆媽媽會在坐月子期間讓孕婦服用過多的麻油、老薑、米酒或所謂的「米酒水」,這些都是屬於溫性食物,多吃容易上火,臨床上常見到如坐月子的媽媽在半年後就出現皮膚癢的血熱症狀,而寶寶也隨後跟著發病。

因此依據孕婦體質,適當地調理坐月子飲食是很重要的,過度溫補反而有害無益。

●生活宜忌:寶寶逐漸長大後,接觸的食物種類增加,活動的範圍也加大,如何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避免誘發本病,是家長必須費心的事,如一歲前不吃蜂蜜及蝦蟹海鮮,遠離貓狗寵物、雞鴨禽鳥的皮屑毛髮,減少絨毛玩具、地毯等容易滋生塵?的媒介,多穿著純棉衣物,寢具、被單常換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本文作者為台北宏恩醫院中醫部主任)


僵直性脊椎炎必須內外兼治

文/蘇聰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具有遺傳性的免疫系統疾病,會導致患者的脊柱僵直、變形,甚至癱瘓在床,可能使發病的年輕患者像老年人般佝僂著身子。

按照中醫理論,僵直性脊椎炎的病灶在骨頭裡,腎主骨,一定和腎虛有關,而腎為先天之本,因此,中醫界認為,僵直性脊椎炎是先天的病,不是後天才造成的,也不是風寒濕混合為病,最主要是自體免疫功能不佳,腰部血液循環受到障礙,形成脊椎關節僵硬疼痛。也就是氣血虛弱、肝腎虧虛、瘀阻筋骨所致。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中醫師有一套簡易鑑定方法。如果不到40歲就出現經常性腰痛或背部不適,而且早晨睡醒時加劇,起來活動時減輕,站久或坐較久時又加劇,這種現象可能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而非一般腰痠背疼所致,最好趕緊求醫。

中醫的治療主張在初、中期階段,採用內外兼治。內治法是以補腎、通督脈的藥方—「壯骨舒筋湯」為主。中醫認為,患者除了腎虛之外,還有督瘀,開給補腎化瘀的藥方,毛病也就逐漸治療好。但患者已經到了末期階段,整個脊椎僵硬如竹節般,無法靈活轉動時,可以讓中西醫一起看,療效較佳。

外治則分為「貼用」、「薰洗」二部分,貼敷與薰洗都是透過中藥的經皮吸收劑,直接作用脊椎關節局部相關的穴位,具有藥理與物理的雙重效應。另外,適當的推拿手法或針灸也可,緩解脊椎周圍軟組織的痙攣。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除了接受治療外,患者最好每天做適當的背部運動,改睡硬板床,並減低枕頭高度,可多做深呼吸、多游泳,以維持關節靈活度,增強肌肉力量及活力,這些都是延緩關節粘連,減輕疼痛的有效方法。(本文作者為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