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餵食秀好療癒?海生館飼育員甘苦大揭露

文/記者潘自強、許麗娟  攝影/記者潘自強
2017/12/14 09:46

去過海生館的人,一定對飼育員與魚類優遊的畫面印象深刻。(記者潘自強攝)去過海生館的人,一定對飼育員與魚類優遊的畫面印象深刻。(記者潘自強攝)
去過海生館的你,一定對飼育員與海洋生物優游的畫面印象深刻,但飼育員平常的工作內容到底有什麼?快跟著我們一探究竟吧!

位於屏東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飼育員鄭喬方表示,飼育員每天早上一來要先巡場,看看有哪些缸子已經長藻類,便需要下去清理,以及觀察海洋生物元氣與否,接著要處理餌料,也因館裡的魚很多,通常要花費約1~2小時處理餌料。

至於海生館裡安排的定時餵魚秀,鄭喬方表示,餵魚秀其實主要不是為了給觀眾看,而是為了餵餌料。餵餌料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投餵」,就是從上面丟餌料餵食魚類,但因有些底棲性的魚會吃不到,因此另一種餵食方式,就是直接帶一大袋餌料,下去池裡面直接餵食,也就是觀眾看到的餵食秀。

鄭喬方說,飼育員在餵食時也必須很小心,像是有些較親近人的魟魚,因為牠們體型較大,在餵食時動作不能太大,以避免被咬到手,因此飼育員通常會戴上防鯊手套做好防護措施。

談到這工作辛苦的地方,鄭喬方說,夏天時會覺得下水不錯,但如果到冬天水溫較低,即使有穿防寒衣,還是都會進水,而且像餵魚秀那種約深至10米的缸子,因為會有水壓一直壓著頭,如果在裡面泡久一點,甚至會頭痛一整天。下次如果來到海生館看見精彩的餵食秀時,也別忘了給辛苦的飼育人員鼓勵的掌聲!

飼育員每天早上一來要先巡場,看看有哪些缸子已經長藻類,便需要下去清理。(記者潘自強攝)飼育員每天早上一來要先巡場,看看有哪些缸子已經長藻類,便需要下去清理。(記者潘自強攝)

如何成為飼育員?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表示,篩選人員的首要條件要不怕水、真心喜歡動物,初入行需接受完整訓練,學會徒手潛水、考取潛水證照外,初級飼育員前三個月都得從掃地、清潔和消毒做起,進入二級才能處理魚飼料,升為助理飼育員才有較多機會和海洋生物接觸、訓練。照顧不同海洋生物的飼育員,基本訓練要件大多相同,不過水池溫度、環境略不同,例如白鯨池水溫約攝氏16度、企鵝區陸地約攝氏-2~-5度、水池約攝氏5度等,也是飼育員需忍受的辛苦之處。餵食秀好療癒?海生館飼育員甘苦大揭露鄭喬方表示,飼育員的工作需要潛水證照,為此她還先去考取證照再來應徵。(記者潘自強攝)

 

相關影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