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生態村由桃米坑溪所流經,在其支流的河床上能見到青蛙的蹤跡。(記者李惠洲/攝影)
桃米生態村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有別於其他地方的賞蛙行程多是在單一農場,桃米生態村的賞蛙行程是傾全社區之力在舉辦,已經有19年的歷史,賞蛙行程舉辦的契機是來自921地震之後的自然資源調查,居民發現當地青蛙的種類與數量都非常多,全台三分之二的蛙種在此都能看到,因此以青蛙做為社區的特色行程。
佔地廣達18平方公里的桃米生態村,共有桃米坑溪及其5條支流所流經,一年四季都能賞蛙,其中4月到10月是最常看到青蛙的季節,每當夜幕降臨,村里四周都會響起青蛙的「嘓嘓嘓」聲,當地可以賞蛙的地點相當多,但因許多地點位於溪流邊或是濕地旁,若沒有在地夥伴的導覽,易造成危險,再加上良好的生態系,偶有蛇出沒,務必要參加社區所舉辦的導覽以策安全,社區內也有多間民宿提供夜間賞蛙導覽,甚至民宿就坐落在蛙類棲地旁,結束賞蛙行程還能有「呱呱」聲伴你入眠。
當地常見的蛙類包含了黑眶蟾蜍、拉都希氏赤蛙、金線蛙與腹斑蛙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腹斑蛙的「給給給」叫聲,在當年大地震後的人們耳中聽起來就像是「給出新希望」的涵義,因此被居民選為「里蛙」,來到桃米生態村除了賞蛙,也能看到在地居民落實自然保育與生態共有的永續家園理念。幸運的話,還能在當地見到日本樹蛙,它的體型嬌小,僅約2公分至4公分。(記者李惠洲/攝影)
拉都希氏赤蛙是桃米生態村常見的青蛙,它的特徵是明顯又粗糙的背側褶,背側褶下方又具有明顯的黑條紋。(記者李惠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