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名物故事】淡水魚酥

文/記者吳書緯  攝影/記者臺大翔
2018/01/22 18:00

魚酥是許多人到淡水必買的名物,也和淡水觀光興起有密切的關聯。(記者臺大翔/攝影)

無論是住在台北還是其他地方,學生時代到淡水郊遊幾乎是每個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到了淡水除了逛老街、訪古蹟,臨走時買一包魚酥回家也很常見。

淡水達人蘇文魁說,淡水在1950至1960年代仍是平凡的港口城鎮,有為數不少的民眾靠著打魚為生,每天捕撈上岸的漁獲總有一部分是不具高經濟價值或是魚肉口感稍差的雜魚,在冷凍設備還未完全普及的年代,直接利用雜魚做成加工食品是最具經濟效益的做法。

雜魚以「狗母梭」為主要魚種,魚肉打成魚漿製成魚丸,或是將魚去頭去內臟後打成魚漿,就以地瓜粉進行裹粉後油炸,成為魚酥,但此時的魚酥是做為「魚酥羹」的食材使用。當時販售魚酥的店家集中在中正路上福佑宮附近和對面的市場,除了魚酥,也販售魚丸等魚類加工品。

蘇文魁提到,過去都是用無密封的紙袋裝魚酥,自然無法保持油炸物的酥脆口感太久,到了1960年代末期,真空包裝開始興起,魚酥的酥脆才開始能長期保存並方便攜帶至外地,今日人們所熟知的魚酥才逐漸成形,而在生活圈緊密的淡水,其中一間商店開始以真空包裝魚酥,其他店家也很快效法。到了1970年代,「淡水一日遊」的風氣開始興起,以學生為主力的族群到淡水郊遊,喝魚丸湯、買包魚酥回家與親友共享,也是學生能力所及,更奠定了魚酥做為淡水名物的地位。

1980年代淡水漁業沒落,魚酥業者的魚料來源開始不侷限在淡水,開始向外取得魚貨,隨著淡水觀光興起,店租上漲、店面空間有限,過往在店鋪裡製作魚酥的生產方法開始受到挑戰,有些品牌開始在郊外另闢工廠製作,但仍有在店鋪後方製作的店家,也有單純轉為進貨批發的商號,蘇文魁表示,目前尚在製作魚酥的品牌約有4~5家,並增加不同口味,呈現多樣的面貌。

【製程大公開】
Step1 魚肉絞成魚漿後,與麵粉、鹽等配料混在一起揉成麵團。

Step2

麵團放入機器壓製成長條狀。

Step3

人工將不合尺寸的魚酥半成品挑出後,將符合尺寸的魚酥放入油鍋中炸。

Step4

需要兩次的油炸才能製成酥脆的魚酥,第一次炸是讓魚酥成形,放涼後第二次炸是產生酥脆的口感。


【哪裡買】

味香魚丸店(許義魚酥)
1953年創業的老店,原址在福佑宮旁的木造平房,起先販賣魚丸,後成功改良魚酥的酥脆口感,故以創辦人之名稱為「許義魚酥」。

DATA
電話:(02)2621- 1414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184號
資訊:07:00~18:00,無休。30包以上可宅配,運費100元。

德裕
同樣於1953年創業的老店,原店址在福佑宮附近,現在店面亦在中正路上,緊鄰通往紅樓的階梯旁,店鋪呈現復古氛圍,也有販賣其他魚類品和淡水名產。

DATA
電話:(02)2621-2247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28號
資訊:07:00~21:00,無休。可宅配,運費150元,滿2,000元免運。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現場公告為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