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走過北門昔與今‧感受新舊交替之美

文/記者胡琪俐  攝影/記者臺大翔、沈昱嘉
2017/10/09 06:00

北門廣場走過時代演進,具重要歷史意義,經過整修並於今年8月重生後,出現了不同風貌。(記者沈昱嘉/攝影)北門廣場走過時代演進,具重要歷史意義,經過整修並於今年8月重生後,出現了不同風貌。(記者沈昱嘉/攝影)

 

台北府城「北門」建於清代,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擁有逾130年歷史,是台北現今唯一保留原貌的城門,隨著時代演進、交通建設興建,北門不但緊鄰交通要道,甚至遭忠孝橋高架引道遮蔽,整體環境變得複雜。然而,北門經過重新規劃與整修,現已成為有綠地、植栽的「北門廣場」,並於今年(106年)8月正式啟用。

黃金種子文化事業文化長水瓶子介紹,從北門到南門這段短短路程,在清代是重要的政治、軍事、宗教中心;日本人來台後,將其以現代化、商業用途規劃,重新定義此區域,「有趣的是,包括北門、西門、小南門、南門、東門,因領導者對風水認知不同,過去皆被調整過方向,從正北方往右轉動13度,也影響到之後建築物、道路的方位。」

有別於以往給人「不見天日」的印象,北門在高架引道拆除後重獲新生,不但吸引遊客駐足,還能看到導覽員帶逛、民眾聚集寫生的景象,鄰近的臺北郵局、撫臺街洋樓也成了熱門景點,連才剛整修完成、尚未開放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都有遊客爭相拍照。

水瓶子說, 撫臺街洋樓為1910年興建的商業建築,擁有洋式銅屋頂、老虎窗,後方則是日式窗戶、雨淋板,為當時流行的洋和混和風格,現已規劃為展覽空間;至於完工於1930年的臺北郵局,大廳設計的頗為氣派,入內欣賞建築之美,也是不錯選擇。

隨著北門廣場啟用、人潮增加,北門周遭陸續有咖啡廳、輕食小店進駐,賦予舊城區新的生命力!來到這裡,不妨走進咖啡廳中喝杯咖啡,盡情沉浸於愜意的古樸氛圍中。

漫步於北門周圍,即能享受新舊交替的特殊氛圍。(製圖/自由時報生活週報)漫步於北門周圍,即能享受新舊交替的特殊氛圍。(製圖/自由時報生活週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