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走進工作室,看見台灣在地之美】台北‧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守護打石文化歷史記憶

2019/09/07 05:30

工作室以實質保存為目標,不過搶救回來的唭哩岸石該放置哪裡,也是目前的困難之一。(記者陳宇睿/攝影)

記者姜凱玲/報導

或許大家對唭哩岸這個地方並不陌生,它不僅是一個捷運站名,更有許多深厚的文化,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工作室,致力於保存唭哩岸石以及推動唭哩岸打石文化。

工作室創辦人阿庚說:「曾訪問過在地60年雜貨店的老闆娘,她說那是一個很艱難的過去,沒有什麼好談論,年輕人要向前看,這件事讓我很感觸,對他們來說那些艱難的過去,打石的辛苦不值得被講述,但我希望他們能知道他們的付出是非常有價值的。」

台灣藝術大學畢業的他,起初從事藝術教育和公共藝術領域,希望能讓民眾跟藝術更加貼近,有感於自己生活的家鄉在地文化沒落,便與其他夥伴組成唭哩岸文化工作室,透過田野調查,搜集更多打石文化的資料,透過展覽、說故事、遊戲等方式讓大眾更加認識唭哩岸。阿庚表示:「想讓『唭哩岸』的意義不再只是一個過路的捷運站名,而是有著豐厚歷史底蘊、充滿人情味的好所在,因此成為了工作室的召集人。」

這幾年除了拍紀錄片,記錄一間間即將被拆除的三合院,演講宣導外,更注重實質保存,老舊的房子面臨拆除,那些珍貴的石材被當作廢棄物丟在不知名的掩埋場或是山中,這是件令他們痛心的事情。工作室在2017年至2018年舉辦過打造故事庄的人才培訓,藉由培訓導覽員,讓大眾更認識唭哩岸,不只是文化的教育,也是生態環境的推廣。

一路走來從原本的單打獨鬥,到後來在地的里長、協會看見他們,開始加入推廣的行列,阿庚分享自己的心願是希望未來能成立打石紀念館,讓在地的人對過去的歷史有自信,阿庚堅定地說:「那段歷史是個好的歷史,雖然很辛苦,但對不管是台北的建築史,或是台灣的工業發展,都是很有價值的。」

特色活動不錯過!

剛搬家的唭哩岸文化工作室,除了繼續實質保存唭哩岸石外,目前與在地10所國小合作,分享打石文化、示範打石給中年級的孩童,未來也會繼續推動唭哩岸石銀行計畫,透過募資的方式,到各大國小演講、上課、進行鄉土教育,一起守護台北記憶之石,若對唭哩岸有興趣的民眾,也可以向阿庚預約,讓他帶領大家走一趟文化之旅。

DATA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0917-678-090。台北市北投區尊賢街264巷25號。 週二~週六09:00~19:00,週日、一休。建議先致電聯繫。FB︰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2018年群眾募資的回饋品,讓民眾透過文宣更認識唭哩岸石。(記者陳宇睿/攝影)

把藝術跟民眾結合在一起是唭哩岸文化工作室創辦人阿庚的心願,他希望能搭起這座橋樑,同時讓這個環境可以越來越好。(記者陳宇睿/攝影)

為推廣在地文化,唭哩岸文化工作室製作有趣的小遊戲,讓大人與小孩都能更貼近唭哩岸。(記者陳宇睿/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