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初鹿部落,徹夜歌舞直到天明
台東卑南族自12月中旬起,各部落即展開年祭相關活動,是族人在歲末之際重要的祭典,從「少年祭」、「大獵祭」、「羌祭」到跨年歌舞到天明,初鹿部落新年會承辦人陳登財表示,部落至今仍保有傳統的年祭儀式,此時節造訪部落,有機會在村落間看到部落各項傳統文化,尤其12/31晚上9點,在舉辦「羌祭」感念祖靈和謝山之後,即開始展開跨年祭歌舞,由族人先跳約1~2小時,接著司儀會邀請現場的外賓也一同加入,徹夜歌舞直到元旦早晨7、8點,接著還有成年禮儀式,年祭活動直到1/2早上才完成。在歲末之時,卑南族的初鹿部落會舉行各式祭儀,祭拜祖靈及感謝山賜予這1年的食物。(本報資料照)
初鹿部落在12/31夜晚,族人圍著營火跳舞,倒數迎接新年。(陳登財提供)
台東建和部落,鞦韆盪愈高運愈好
而鄰近知本與南迴公路的建和部落,在舉行完年祭相關祭儀和活動後,元旦當日有建和部落特色的鞦韆祈福活動。鞦韆是以竹、藤綑綁製作而成,高度超過3層樓高,先由頭目和祭司進行祈福儀式、祈求祖靈保佑,鞦韆座椅也會繫上象徵祖先榮耀的花環並綁上銅鈴,在試盪過後確定安全無虞,即會開始讓族人一一體驗,盪得愈高不僅是勇氣的展現,也象徵新的一年的運勢愈高,而隨著族人都體驗過後,現場也會開放讓其他人感受部落的鞦韆文化。建和部落內超過3層樓高的鞦韆,盪得愈高、新年的運氣愈好。(本報資料照)
跨年祭時,部落族人會圍圈用歌舞歡慶新年,族人穿戴傳統服飾跳傳統舞。(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