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節氣白露前後,成千上萬的黃頭鷺,陸續飛進嘉義梅山鄉太興村毛樹溪山谷,牠們振翅而飛,不時順著氣流盤旋、變換隊形,帶來令人驚豔的視覺震撼,「萬鷺朝鳳」也成為當地季節限定的生態奇景!
黃頭鷺過境太興村,因山谷氣流造成盤旋,會出現宛如飛行表演般變換隊形的壯麗景象。(圖片提供/游生茂)
嘉義梅山鄉太興村毛樹溪山谷,於9月中旬開始上演「萬鷺朝鳳」奇景,從北方國家如日本、韓國南飛的黃頭鷺遷徙隊伍與台灣的黃頭鷺會合,數以萬計的黃頭鷺飛進山谷、順著氣流盤旋後,飛越鳳凰山再繼續往南飛去。
嘉義縣野鳥學會常務監事陳建樺指出,身長約50公分的黃頭鷺是夏候鳥,秋季飛往較暖的地區過冬,隔年春天再飛回原地區繁殖;僅於繁殖季時,頭、頸部才會轉為橘黃色,隨後便會變成全白,台灣各地都能看見遷移蹤跡,唯獨過境太興村因山谷氣流造成盤旋,甚至會出現宛如飛行表演般變換隊形的壯麗景象,吸引眾多遊客與愛鳥人士朝聖!
過去黃頭鷺常見於農村田間,因常棲息於牛背上又稱「牛背鷺」,但人類不當開發加上農業型態改變、大量農藥使用等因素,導致其棲地減少並造成威脅,陳建樺說:「以前是『牛背鷺』,現在多趁耕耘機翻土時啄食被驚起的昆蟲,戲稱為『耕耘機小跟班』。事實上,牠們只要是能吞得下的,無論昆蟲或體型較小的動物都吃;部分適應台灣天候,不一定會南遷,因此全年皆可見牠們蹤跡。」
太興村村長簡慶輝指出,黃頭鷺過境太興村已持續60、70年,天氣好時,上午牠們會從北台灣出發,飛至太興村約下午4~6點,由毛樹溪山谷北側往南飛,盤旋位置恰好鄰近當地觀音廟「泰興巖」,簡慶輝說:「上萬隻黃頭鷺群像是在朝拜,然後越過『泰興巖』及所在的鳳凰山離開。黃頭鷺飛行時整個太興村向溪谷方向都能看見,東北季風來時飛行數量更多,吹南風則反之。」推薦賞鳥點包括:泰興巖、太興岩步道以及草本傳奇、太興大地茶席、山野炊煙和巧雲小棧等店家。
身長約50公分的黃頭鷺僅於繁殖季時,頭、頸部才會轉為橘黃色,隨後便會變成全白。(圖片提供/陳建樺)
田間耕耘機翻土時,黃頭鷺群會趁機啄食昆蟲。(圖片提供/陳建樺)
DATA太興黃頭鷺季
時間:即日起~10月中旬,16:00~18:00。
地點: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賞鳥點部分為免費戶外空間,其他需低消或事前預約。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下一頁>>賞鳥之外,推薦活動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