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榮獲2021年國際A&D設計大獎,讓處理垃圾的建築也可以充滿美學。(圖/台泥DAKA提供)
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榮獲2021年國際A&D設計大獎,讓處理垃圾的建築也可以充滿美學。(圖/台泥DAKA提供)
花蓮歷經2024年強震及今年9月堰塞湖災情,面對漫長的復甦之路,位於進入花蓮第一站的台泥DAKA園區決定接力同行,11月起升級推出全新景點「鸚鵡螺圖書館」,讓旅人體驗在園區內觸摸古物化石、探索綠色蕨類秘境、欣賞無敵海景。
亮點一
鸚鵡螺圖書館
開啟文明與自然的對話
位於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一樓的「鸚鵡螺圖書館」,將文明探索、產業永續、在地風土與生態教育交織融合。由導覽員帶領旅人探索人類文明的演進脈絡,從《孫子兵法》的謀略哲學到《秦權》所象徵制度,還能在展廳內親手觸摸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感受《羅塞塔石碑》的力量,甚至欣賞人類最早刻在泥板上的情書。即日起可透過官網https://www.tccdaka.com/tw/bookingPlanRRRC.html預約報名參觀,凡報名11月份遊程體驗,皆可獲得精緻小巧的水泥貓頭鷹公仔乙份。
 「鸚鵡螺圖書館的奇幻之旅」,將由導覽員以說故事的方式帶領旅人探索文明延續的脈絡,推開通往多重時空的門廊。(圖/台泥DAKA提供)
「鸚鵡螺圖書館的奇幻之旅」,將由導覽員以說故事的方式帶領旅人探索文明延續的脈絡,推開通往多重時空的門廊。(圖/台泥DAKA提供)
亮點二
享受太平洋畔的花蓮風土饗宴
鸚鵡螺圖書館奇幻之旅特別邀請雲朗外燴團隊,在可以遠眺太平洋海景的「品山海」餐廳,獻上花蓮的風土饗宴。餐廳每季與小農團隊合作,11月起的午餐菜單融入時令野菜與「花樂發畜牧場」雞蛋製成野菜玉子燒;主食選用「吉安米」結合七星柴魚或毛豆製成風味飯糰;另有花蓮海陸特色料理,細膩呈現在地風味。午後遊程則準備花蓮復興Dipit部落的甜洛藜百香花茶茶飲,搭配太魯閣族青年創立的拉百輕食坊「馬告一口小漢堡」小點,享受最貼近後山的悠然時光。
 台泥DAKA攜手雲朗觀光外燴團隊,將在地食材「吉安米」、「花樂發畜牧場」雞蛋等花蓮風土精華入菜。(圖/台泥DAKA提供)
台泥DAKA攜手雲朗觀光外燴團隊,將在地食材「吉安米」、「花樂發畜牧場」雞蛋等花蓮風土精華入菜。(圖/台泥DAKA提供)
亮點三
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
擔綱城市淨化器
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是全台首座以水泥窯的高溫加上氣化爐,至今已協助處理逾8.2萬噸生活垃圾、減碳逾4.3萬噸,避免約4千噸因掩埋產生的甲烷排放,為花蓮減輕垃圾與環境壓力,擁有最先進的設備且聞不到異味。從六樓戶外平台蜿蜒而下的長梯,不僅是視覺的延伸,更打造出一處絕佳拍照點,還曾被訪客讚嘆能拍出「絕美婚紗美照」。
 登上「水泥幻奇展區」,一覽台泥八年低碳轉型與國際化的布局。(圖/台泥DAKA提供)
登上「水泥幻奇展區」,一覽台泥八年低碳轉型與國際化的布局。(圖/台泥DAKA提供)
 在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的高樓層,旅人可遠眺太平洋無敵海景與台泥在和平港電廠全景。(圖/台泥DAKA提供)
在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的高樓層,旅人可遠眺太平洋無敵海景與台泥在和平港電廠全景。(圖/台泥DAKA提供)
亮點四
最高樓百蕨園
比恐龍更古老的綠色秘境
登上建築物最高樓,抵達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團隊悉心打造的「百蕨園」,這片彷彿遺世獨立的空間,匯集近百種來自全球的蕨類植物,包含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如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蕨及梅山口鐵線蕨。這些古老蕨類是比恐龍更早出現在地球上的活化石,象徵著生命的韌性與延續。
 「百蕨園」匯集了近百種蕨類植物。(圖/翻攝自台泥DAKA官網)
「百蕨園」匯集了近百種蕨類植物。(圖/翻攝自台泥DAKA官網)
DATA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和平263號
電話:03-8681412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自由時報 玩咖PLAYing頻道】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