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番紅花用味蕾回憶母親的古早好味道,再用暖暖筆觸記錄下,帶給孩子飲食教育。本次為讀者親身示範母親在她小時候最常做的「酸菜豬腸結湯」,將豬小腸、酸菜、鮮筍、胡蘿蔔切成條狀,再用濕潤的葫蘆乾綑綁成束熬湯,是物資缺乏的年代,最讓人懷念的台灣味。
「小時候的這碗湯,讓兄弟姊妹懷念了好多年。」
提起酸菜與小腸同煮,番紅花表示這是非常傳統的台灣菜做法。酸菜、胡蘿蔔、薑都是家中常備的食材,偶爾大人從市場買來一段豬腸子(或是豬瘦肉)就會熬上一鍋大骨湯,讓全家夥喝得暖呼呼。
酸菜豬腸結湯的精華,除了動物油脂與酸菜的台灣味搭配,最趣味的就是將豬小腸、酸菜、季節鮮筍、胡蘿蔔切成條狀,再用濕潤潤的葫蘆乾捆綁成束(傳統說法稱之為「攖」,音唸ㄧㄥ),各種帶有韌性與清脆口感的食材在嘴裡使勁咀嚼,會讓豬腸的肥潤與酸菜的鹹香在味蕾狠狠放大;番紅花表示,如果不自己做,就只能在傳統的「辦桌」席上吃到了。
番紅花補充,因為母親是職業婦女,這樣費工夫的菜,可得週末假日才吃得到。小時候跟在母親身邊幫前幫後,所有兄弟姐妹都有綁過豬腸結的經驗;自己成為媽媽後更能理解母親的辛勞,但台灣人比較害羞,不敢輕易說愛。
番紅花說,當自己向母親表示試圖重現多年沒有在餐桌上出現過的酸菜豬腸結湯時,母親非常欣喜,彷彿為子女們的付出,孩子都默默記在心中;詢問之下,才知道其實兄弟姊妹們都偷偷做過,小小一碗湯,串起一家子的心,喝的就是母親疼惜孩子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