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的由來
臭豆腐的由來,其實是一場美麗的意外。相傳清康熙年間,一位賣豆腐的商人為了多賺點錢而做了很多豆腐,但當天生意卻出奇的差,為了怕豆腐壞掉,他突發奇想地撒了鹽和調味料,以求延長保存時間,結果發酵的豆腐奇臭無比,但卻意外的美味,臭豆腐便從此流傳。
原來如此 臭豆腐的發酵製程
江豪記臭豆腐王創始人高英豪表示,臭豆腐的臭味主要是因為黃豆蛋白質發酵作用所產生的味道,傳統做法是利用大白菜、高麗菜、芥菜等產量過盛的蔬菜,經發酵產生的「菜梗水」,再加上豆腐渣再次發酵成俗稱的「臭滷水」,而後將含水量較少的老豆腐置於滷水中,分解豆腐中的植物性蛋白質,透過發酵過程,臭豆腐就產生了!且浸泡滷水愈久,豆腐愈臭。有些浸泡約三小時取出,有些甚至過滷水後即撈起,每家的做法不一,臭度也因此有差別。
不論是炸、蒸、烤、煮等,都可用同樣的生臭豆腐去料理,而市面上也有黑臭豆腐或是中藥臭豆腐,差別在於臭滷水的成分;高英豪曾至中國湖南長沙觀摩當地黑臭豆腐製程,其滷水就是用一種黑魚仔和螺肉等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