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這件事情其實大家都知道,只是說在生活選擇中佔到什麼程度。」減塑生活實驗者李育欣談到減塑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她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淨灘活動時,發現台灣的海灘被各式各樣的廢棄物佔領,而這些廢棄物當中,大多為食品類一次性用途的塑膠製品,包含手搖杯、吸管與外包裝等,因為見到環境的破壞,於是開啟她的減塑生活。
李育欣提到,塑膠問題最嚴重的就是「一次性」的使用,因此平日外出都會自備餐具,若是出門購買食物或散裝的生鮮食品時,也會自備保鮮盒等容器盛裝,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
針對管理家中已經存在且堪用的各式塑料製品,李育欣也有獨門心法,就是「分區管理」,看似簡單,但也蘊含著收納的竅門。李育欣在家中的一隅設置了塑膠袋收納區,各種大小的塑膠袋井然有序地摺疊收納,當需要使用時,便能快速地抽取出尺寸適合的塑膠袋。而水果網袋和蒜頭網袋也統一收納,需要使用時可以快速地找到,也增加了重複利用的機會。
即便在生活上落實了減塑,但還是遇到了新的敵人──網購,網購因為郵寄所產生的包裝是無可避免的塑膠製品,除了不要網購(對於現代人來說當然不可能)外,就是妥善運用網購的包裝材料,例如網購的外包裝袋,李育欣就發現,非常適合用來裝雨衣或是鞋子,而氣泡袋等包裝用的緩衝材質,也將其妥善置於家中的另外一個角落,當打包易碎物品時即能派上用場。
李育欣也分享了臉書社團「不塑之客」,這個公開社團擁有8萬人,每天都有許多人在上面分享各種取代塑膠袋的方法供民眾參考,為減塑環保而努力。
塑料用途多
收納小技巧
塑膠袋回收有眉角
李育欣從事汽車零件貿易產業,對於各種材質的製造與利用都相當清楚,她表示︰「幾乎所有塑膠材質都能回收」,但在實務上,複合材料的材質回收成本較高昂,而髒汙的塑膠對於回收業者來說也要費心處理,上述兩者在後端處理經常被直接丟棄,目前台灣每個縣市可以回收的塑膠種類各不相同,可以上縣市政府環保局的網站查詢。
李育欣提到,材質單一且乾淨的塑膠袋是最適合回收的材質,分辨材質單一或是複合的方法就是塑膠袋的「透光性」,不透光代表有鍍膜或是與其他材質混合,回收的成本較高昂且繁瑣,經常會被直接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