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兒有「心」事,你發現了嗎?據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在去年公布的調查顯示,飼主中有76%的人知道「狗狗會得心臟病」,但卻有高達98%的人不曉得狗狗心臟病的徵兆為喘咳。祐康動物醫院院長蔡志鴻表示,我們是不可能預防狗狗心臟病找上門,因為這是老化使然,飼主只能做到早期發現、治療,以免報憾傷心。
達人出列
蔡志鴻/祐康動物醫院院長
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院獸醫學碩士(主修臨床心臟超音波應用),曾任新北市獸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專長領域為心臟內科、獸醫影像學、犬貓心臟超音波診斷。
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日前發布針對全台410位狗飼主的「犬心臟病認知調查結果」發現,雖有76%飼主知道「狗狗會得心臟病」,卻有98%飼主不清楚犬心臟病症狀。疾病觀念認知上,只有一半的小型犬飼主知道自己的狗狗是犬心臟病高危險族群,更有80%的飼主不清楚如何照顧病犬,顯示飼主對犬心臟病這項隱形殺手缺乏了解!
狗狗心臟病 多由心瓣膜問題而起
針對狗狗心臟病,祐康動物醫院蔡志鴻院長說明:「狗的心臟有4個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狗狗的心臟病多屬於心瓣膜疾病(又稱退行性心瓣膜疾病)。」常見病症為左心室和左心房間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意指在左心室收縮時,瓣膜關閉不完全,導致血液沒有從正常管道(主動脈)輸出至全身循環,造成部分血液回流至左心房。
蔡志鴻進一步解說:「當血液長時間回流、堆積在左心房,就會造成心房容積增加,並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引發各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心臟只能加快跳動速度與血管收縮增加壓力,以符合身體各器官的需求,但如此長期下來,心臟負荷變大、越來越累,進而產生更嚴重的病變。」
小型犬患病風險高 喘咳徵兆需留心
一般來說,瓣膜因為退化產生病變,像是肥厚、脫垂以至於閉鎖不全等,多跟年齡、犬種有關係,而當中一些小型犬種像是馬爾濟斯、迷你貴賓、玩具貴賓、吉娃娃、博美狗等,發病率比大型犬來得高;但不論大小型犬,隨著狗狗年齡漸長、機能老化,甚至肥胖,其實都很有可能罹患心臟病。
蔡志鴻表示,飼主平時可以仔細觀察,狗狗是不是會因為跑一小段距離就喘個不停,甚至連續咳嗽(注意:是喘咳),若有此情形,建議就醫檢查較妥當;另外飼主也可以監測狗狗的呼吸與心跳,觀察狗狗胸腔起伏來算呼吸次數,並用手摸或使用聽診器測量心跳次數,正常呼吸(休息或睡覺時)為每分鐘15~30次,小型犬心跳速率應每分鐘介於90~140下,大型犬心跳則每分鐘介於60~120下,一旦次數有增加趨勢或運動後心跳次數超過平時的30%,就要特別留意;特別提醒若狗狗是因心臟病發而昏倒(可檢查口腔黏膜顏色,呈現紫黑色即為缺氧、蒼白則是血液灌流量不足),大多可能已是鬱血性心衰竭、肺水腫等心臟病末期症狀,送醫之外飼主需做好心理準備。
「視觸聽叩」4檢查 治療以藥物為主
狗狗就醫後,醫師會先進行4項基本理學檢查,第1項「視診」:重度病犬會出現黏膜顏色蒼白或暗紫、眼睛無神、體力不耐等症狀;第2項「觸診」:摸狗狗外觀、皮膚是否粗糙、有沒有彈性、皮下脂肪是否正常,腹腔有沒有脹氣、團塊、是否按壓某處狗狗就會反抗等;第3項「聽診」:聽心音和肺音是否有雜音、辨識雜音出現的位置,無論任一瓣膜處出現雜音,大部分可能都有心臟病;第4項「叩診」:將手放在狗狗軀幹上,用另一隻手敲手背,透過反射的聲音情況來判斷,正常的組織叩診有一定的聲音反應,有實質物體的話會呈現濁音,出現鼓音則表示有空氣,可能有消化系統障礙,而消化系統障礙有時候也與心臟病有關。
接下來會照胸腔X光及做心臟超音波檢查,若確診為心臟病,療程以吃藥為主,除非瓣膜閉鎖不全非常嚴重,就需透過手術修補,例如二尖瓣被撐大就需做縮小的縫合,手術成功率雖達8、9成,但手術及照護費昂貴,費用約百萬以上,並且狗狗的老化仍持續進行,後續只能透過藥物減緩瓣膜老化速度,直到狗狗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