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支隊伍比拚奪取普渡旗
文史工作者張順興說,早年無冰箱,中元普渡後城內的人,會將祭品留給城外的人搶食,但因常發生推擠、鬥毆,不僅食物掉滿地,也常有人受傷。
1879年(光緒5年)時改以競賽方式,用4支孤柱架成孤棚,由東西南北4座城外的代表組隊競賽,贏的即可獲得貢品,因而稱為搶孤。過去有城門的古城多有此活動,但目前僅存於頭城與恆春。恆春搶孤日治時期曾遭禁,直到民國84年復辦,因活動漸觀光化,為增可看性,自民國96年起由原本的4根孤柱增為36根,保留傳統4根給好兄弟,另32根則由32支隊伍比賽。
恆春的普渡及豎孤棚共維持5天,張順興表示,恆春建城時,由中國福建、漳州引來不少壯丁,但多是孤家寡人,過世後成了孤魂,因此普渡也是為感念這些先人。過程中,法會不時會投下寫有供品的紙條讓民眾撿拾兌換,而最精彩的即是最後1天在普渡結束後,向土地公擲筊詢問時辰的豎孤棚比賽,每支隊伍各有8位壯丁,第1階段會發布條或繩子讓隊伍刮柱上的牛油,因會亂噴,下方民眾最好穿雨衣;下個階段再發新布條或繩子,此時先前保存體力的奪旗手即會用布繩以綁布方式靠技巧而上。
張順興說,靠海的頭城搶孤,棚架上有1支順風旗,搶下的隊伍代表當年出海捕魚會平安豐收;恆春則有6支普渡旗取前6名。有趣的是,為避免讓好兄弟以為是與他們爭祭品,攻頂手會用牛油塗臉,甚至以毛巾包頭不讓好兄弟認出,以免反遭惡運,活動最後也會由贏得名次的隊伍在孤柱下祭拜結束。
DATA
電話:(08)889-8112(恆春鎮公所)
地點:屏東縣恆春鎮東門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