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走多了,小腿好像也變粗了些。(記者李惠洲/攝影)
要活就要動,最簡單就是「走路」,但究竟怎麼走對健康才有幫助?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提及,略高強度的有氧健走,比每日走萬步更有健身效果,且切勿一味跟風「倒著走」,恐無法即刻應變,反而提高危險性。另外,選對鞋加上正確的走路姿勢,就不用擔心『蘿蔔腿』;而若因走太多路而痠痛,則可拿枕頭墊在小腿下、高於心臟,就能有效幫助放鬆肌肉。
謠言1:走路愈走腿愈粗?
解答:錯!採正確走路姿勢就不用怕腿變粗。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提及,走路姿勢不正確,會使得小腿肌肉長期緊繃,看起來腿粗就很難避免;走路時應將腿抬高、拉大步伐,讓腳踝有更大的活動範圍,並以腳跟先著地,使得整個腿部肌肉均勻受力才對。
周立偉說:「走路時選擇適當且合腳的鞋款更顯重要,例如長期穿高跟鞋腳踝活動度小,小腿緊繃容易變硬,甚至造成足底筋膜炎;若為特殊腳型或走路時會疼痛,建議可由醫師經儀器測量足底壓力,協助判斷選鞋或訂製鞋墊,有效舒緩疼痛、改善走路姿態。一般腳型則建議選擇鞋楦頭圓弧、後跟較有硬度(可增強腳踝穩定度)的鞋型,步行時鞋帶也務必固定好。否則只是『蘿蔔腿』事小,變成足底筋膜炎好發者就麻煩了。」
抬腿能促進血液回流,想必是抬得愈高愈好?!(記者李惠洲/攝影)
謠言2:整天走路腳好痠,抬腿愈久或愈高愈能消除疲勞?
解答:錯!只要將小腿墊高於心臟約10分鐘,即可舒緩腿部痠痛。
逛街走到「鐵腿」不少美眉習慣靠牆抬腿消疲勞,周立偉提醒,抬腿並非愈久或愈高愈好,直接靠牆抬腿足跟容易不穩反而得施力控制,無法真正放鬆,建議可泡熱水,或拿枕頭墊在小腿下、使其高於心臟高度,持續10~15分鐘就有幫助,也可做弓箭步放鬆大腿肌肉;若是走路時感到雙腳不適更應立刻休息。
此外,走路常腳痠也可能是核心肌群太差所致,周立偉說:「正常軀幹核心肌群會先穩住身體,讓雙腳能正常動作,核心肌群變差下肢就須負擔更大壓力穩住身體,因而造成腳部痠痛。」
下一頁:日行萬步=健身?
謠言3:日行萬步健身效果好?
解答:錯!走路健行運動重點不在於步數,而是速度。
日行萬步來健身並非源於科學依據,而是1960年代日商推出萬步計(早期的計步器),透過行銷使其蔚為風潮。
周立偉強調,「人們常誤以為『多走一點就是有好處』,事實上應先釐清運動想要達到什麼效果,如同百米衝刺或馬拉松練習強度就不同。日常健身建議『333運動法則』,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持續30分鐘,且心跳速率需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這樣短時間、略高強度的有氧健走才能達到健身效果,且相對於每日行走萬步的目標更容易達成,才能持之以恆。」
想要走路健身,快步走比每天走上萬步更有效。(記者李惠洲/攝影)
謠言4:倒著走路比正常跑步更健康?
解答:錯!倒著走無法立刻應變臨時狀況,付出代價可能更高。
周立偉表示,雖然研究發現倒退走路能增加心跳速度,並使下肢肌肉使用的順序和力量有所改變,但要小心付出的代價可能更高,周立偉說:「想要增強心肺功能,或鍛鍊不同部位肌力,其實有相當多常規的訓練方式可選擇,並不特別鼓吹『倒著走』,尤其正常走路都要很小心的長輩們,倒著走一旦遇到障礙物或地面傾斜等狀況,更是無法即刻應變,反而提高危險性。」
若是出現向前行難、倒退走易的狀況,則應盡早讓醫生診斷查清症狀,而非一味跟風,推崇倒著走路健身。
時常聽聞長輩分享「倒著走更精神」,我也來嘗試看看吧!(記者李惠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