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網路盛傳台灣人在藥妝店購物時,由於信用卡無法刷過而對中國店員爆氣,雖被撻伐後已道歉,但仍導致日本店家對於台灣人的友善印象有了改變。恰巧,前些日子我也碰到一群台灣歐巴桑擠在藥妝店櫃檯前,七嘴八舌地嚷嚷著:「我們整團都有買耶,叫他打折啦!」藉此無理取鬧地請翻譯員傳達訊息。
即使,我不清楚遊客是因為免稅或其他問題而霸佔櫃檯,但沒有優惠活動仍強行要店員給予折扣確實令人困擾。當一旁無奈的店員對於耽誤我結帳而表示歉意,「身為台灣人的我,才要說抱歉吧!」我心想。
店家物品遺失羅生門 拒做「迷惑行為」
除了上述鄉民們口中說的「刁民」行為,前陣子在我的工作場所也發生了物品遺失的羅生門事件。當時店內餐桌皆擺了飛驒地區吉祥物「さるぼぼ」造型牙籤罐,卻在某桌台灣人用餐後發現遺失,同事趕在對方離開前客氣詢問,但對方否認並堅持表示:「桌上是一般小盒子而非造型牙籤罐!」(但其實在客人手機中發現確實拍到了牙籤罐照片),無人承認與基於信任顧客的原則下,餐廳並無強行追究。然而,店家各處裝有監視器,若真拍到了偷竊行為,即使是外國人,在日犯罪也會被逮捕與起訴。
此外,在北海道飯店工作的友人也分享,有些行為雖並非犯罪,但對日本人而言是「迷惑行為(意指造成他人困擾的行為),例如台灣旅行團在毫無知會下,於入住前將大量網購物品郵寄至飯店,由於這樣的行為屢見不鮮,使不少日本飯店拒絕簽收與保管物品。
批評他人前先檢視自己 你就代表你的國家
台灣人批評著他國人行為,但卻忘了先檢視自己。即使多數台灣遊客熟悉日本文化而遵守禮儀,「老鼠屎遊客」也只是少數,但如同曾有日本友人提到「由於認識的台灣人不多,便會將遇到的台灣人視為對台灣的整體印象」,因此請台灣遊客別忘了一起維持良好印象,成為受歡迎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