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農遊】嘉義新港‧板頭社區 傳統工藝樂陶陶

文/記者王姝琇  攝影/記者李惠州
2017/11/16 17:04

板頭社區「原鄉四季」越堤壁畫作品,結合剪黏與交趾陶工藝,呈現出苦楝樹的春花、夏葉、秋果及冬枝的四季美感,也是拍照打卡的熱點!(記者李惠洲/攝影)
嘉義新港的板頭村原為偏僻村莊,1911年架設板頭厝五分仔車站做為客運與貨運使用,亦是台糖運輸甘蔗必經之地,1998年五分車停駛隨之沒落,僅留下空地與五分車鐵軌,卻因擁有交趾、剪黏傳統工藝而翻轉。
板陶窯經理何明錡表示,在地從事交趾與剪黏藝術創作30餘年的陳忠正,2005年將舊有廠房打造成融合藝術與自然景觀的「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園內設有交趾剪黏工藝館、體驗工坊、餐廳,以及展現早期農村生活的馬賽克拼貼、交趾和剪黏創作品造景;2009年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結合藝術、空間和農村社區再造開啟「藝術介入空間」計畫,並以板頭厝五分仔車站為起點,沿著舊鐵軌、板頭社區聚落延伸至復興鐵橋周邊道路與越堤等,創作超過20件的交趾剪黏作品,成為名副其實的「藝術村」。
來此,通常以「工藝園區」為起點,透過工藝館認識交趾陶和剪黏藝術,也可於園內餐廳嚐在地小農餐,或體驗DIY剪黏馬賽克拼貼、陶盤彩繪或動物陶偶彩繪,再以三輪協力車代步漫遊社區。
何明錡表示,遊客可安排專人導覽,也可自行依導覽地圖尋訪聚落的各個作品,像是最受矚目的大型剪黏壁畫「原鄉四季」、「新港仲夏之夜」等,何明錡說:「生長在這裡的人事物都是主角,工藝師更以『一家一故事』為題,在民居牆上創作,例如養羊人家、找到田棒球隊等作品,都以居民寫實生活為靈感。」社區內另有復興鐵橋旁的考古遺跡「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以及原地再造的「板頭厝車站」、三百年古井等漫遊景點。北港溪鐵橋下涵洞,由剪黏拼貼出牽牛花叢,並搭配意象化的夏夜星空、明月和昆蟲剪黏。(記者李惠洲/攝影)以馬賽克拼貼結合交趾剪黏工藝,在板頭厝五分仔車站舊址位置創作出五分車意象。(記者李惠洲/攝影)
園區有許多早期農村生活的意象,讓小朋友深入認識。(記者李惠洲/攝影)
陶板燒/280元(附例湯、白飯、沙拉、小點和飲品)。以日本陶板為靈感設計,採用昆布、柴魚和醬油熬煮6小時成高湯,再加入綠色花椰菜、玉米筍等多種在地小農蔬菜,搭配嚴選肉品,堅持不加鹽、糖等調味,品嚐食材自然清香的美味。(記者李惠洲/攝影)
DATA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電話:(05)781-0832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5-1號
資訊:09:30~17:30,無休(園區供餐至15:30)。收費每人100元,120cm以下或6歲以下幼童免費,門票可抵DIY體驗50元
網址http://www.bantaoyao.com.tw/ (套裝行程、導覽與住宿等可電洽,接受20人以上團體預約導覽;社區作品開放免費參觀)

※以上各項資訊如有異動,請以店家最新公告為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