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最懷念這一杯!台灣珍珠奶茶靠這招征服全世界

文/記者林佳諄 
2017/10/31 09:00

珍珠奶茶發展至各國而有不同的風貌。圖為珍珠奶茶業者,針對日本當地的飲食喜好,所設計的特色茶飲。(Pearl Lady提供)
提到台灣的國民美食,除了臭豆腐、鳳梨酥,怎能不提到「珍珠奶茶」呢?在台灣,人手一杯珍珠奶茶已不稀奇,但連在海外都能看到外國人對這款台灣味的喜愛,總會忍不住為這樣另類的「台灣之光」感到驕傲。

人氣美味其來有自

回顧過去民間、媒體所探討的珍珠奶茶趣聞、軼事,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楊豐銘做了簡單整理:1983年台中春水堂嘗試製作珍珠奶茶;1986年台南翰林茶館白色粉圓內加了焦糖成褐黑色;1988年台南市的小販「草蜢」以當時當紅的女星葉子楣為靈感,將其改稱波霸奶茶。儘管說法眾說紛紜,楊豐銘表示,以飲食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有趣的故事皆是建構珍珠奶茶歷史的元素,有了這些人事物的交錯鋪陳,才有今日珍珠奶茶的豐富樣貌。
關於起源,楊豐銘還有另一個觀點,他認為珍珠奶茶的原料與製作,是番薯粉製品加入糖水後的混合飲品,早在珍珠奶茶誕生前就有類似的甜點,如小時候在冰菓室吃的地瓜粉粿就是泡在各式糖水裡,這樣的組合可說是珍珠奶茶的前身。在熬煮粉圓時,從水量到火候控制都不得馬虎。(圖片提供/Boba Guys)

跨國發展融入當地元素

這道台灣甜點如今揚名國際,楊豐銘表示,這是因為世界各國對台灣飲食文化沒有太負面的刻板印象,且保有相當程度的好奇心,會想要接觸及嘗試。
他更進一步解釋,飲料市場商機龐大,業者間往往會互相仿效競爭。現在我們可以在國外街頭看到來自台灣的連鎖品牌,如春水堂、翰林茶館、CoCo都可、日出茶太、貢茶等,他們積極了解在地飲食風俗,以各自的創意和行銷手法塑造珍珠奶茶美好的形象,征服當地人的味蕾。
除了業者的推廣,媒體的報導也是讓珍珠奶茶走向國際的重要因素,更可從中觀察各國文化差異。楊豐銘提到,今年8月《紐約時報》一篇介紹珍珠奶茶歷史的文章,其標題稱珍珠為「茶中的斑點」,開頭以星巴克為對照,並以異國、古怪等詞彙形容珍珠茶飲,充滿本位主義,引起讀者不滿。他也提及留法期間曾閱讀法國雜誌《觀察者(L'Obs)》,記者以有趣、新奇的角度描述風行巴黎的珍珠奶茶店,並以消費者立場大膽提出「該怎麼吃」的疑惑。有別美國媒體以對立的方式看待新的飲食時尚,法國媒體則以共存的態度樂觀其成,認為星巴克和珍奶都能選擇。美、法兩國的報導角度不同,儘管論點兩極,卻也讓更多人認識來自台灣的珍珠奶茶了。日出茶太目前橫跨歐、美、亞洲及紐澳地區,駐點超過33個地區與國家,90餘座城市;圖為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店鋪,吸引許多當地人到此嚐鮮。(日出茶太提供)春水堂目前在日本有11間分店;圖為代官山店開幕時的排隊人潮。(圖片提供/春水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