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可以談戀愛嗎?」身為父母,你可以這麼做!

文/特約記者吳美珠  攝影/特約記者吳美珠
2017/08/23 13:34

客座達人
楊俐容/親職教育、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專欄作家
熱愛兒童、鍾情心理學,「讓世界更美好」為其理想。除了兒童、青少年、婚姻諮商與親職教育,也致力社區營造、EQ教育及大眾心理學推廣工作。

沈珮琴/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主任輔導教師
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婚姻與家族治療研究所;擁有諮商心理師證照、相關輔導資歷十年。

我的孩子可以談戀愛嗎?

由於網路資訊發達,社會風氣也不若以往保守,孩子愈來愈早熟,達人楊俐容指出,青春期對於異性會有好奇心,戀愛本身來自很自然的情感,她贊成青少年談「微戀愛」,因為時間到了,孩子自然會有感受,所以沒有「可不可以」的問題。但她強調,父母該關切的是「如何談」,對子女維持適度關心、甚至給予支持。不過,國、高中生的身心發育未臻成熟,過早的性行為恐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國立嘉義女中去年曾針對高一、高二學生問卷調查「現階段是否期待談戀愛」,結果有六成一表示期待。嘉女主任輔導教師沈珮琴說,戀愛其實是廣義的情感交流,包括和父母、長輩和同儕的關係,都應從小建立好的情感模式,讓孩子學習愛惜、尊重自己,基礎建立好,感情發展時就能自在做自己,別人也不會有壓力。

戀愛ing 行為改變&家長應對

父母除了關注孩子戀愛後的行為改變,適時關懷、引導之餘,也要自我提醒這些改變不見得不好。

課業部分要留意

楊俐容認為,戀愛中的男女會努力讓對方看到自己的好,包括功課表現,因此家長可與孩子約定課業標準,但勿刻意提高、加以打擊;此外,需關注孩子交往對象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有少數親子疏離等狀況,會造成孩子交往時的負面影響。

沈珮琴也分享實務經驗,認為父母若態度強硬介入或拒絕溝通,有些孩子甚至會抗爭到底,並沒有助益。

親密關係要教育

沈珮琴表示,學校會利用護理和家政課給予孩子性教育課程,包括可能觸法(違反刑法、民法)的嚴重性,雙方當事人是否成年、是否合議,有無性侵害或妨害性自主、事後求償等問題,指導青少年往往懵懂、輕忽的部分。

楊俐容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家長先了解孩子想法,可藉由他人的戀愛史或新聞事件,在子女沒防衛心理時輕鬆聊天,一起整理出準則與約定,一旦有對象時就知道該怎麼做,孩子也較願意將感情世界發展狀態告訴父母。

此外,楊俐容也提供了幾點親子溝通的參考方法:

1.不要急著告白:支持孩子想談戀愛的感受,但提醒孩子不需急著直接進入「兩人世界」,建議結交一群好友並與當中一位比較「麻吉」即可。

2.「停看聽」的重要性:現今社會常少了雙方互相理解的鋪陳階段,往往一告白,雙方很快變得要好,建議孩子可多聽對方談,多深入了解異性的思考和感受。

3.帶領孩子了解青春期行為情境:先一步教導孩子過早的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問題,再提醒孩子暫勿與異性在密閉空間獨處,否則受荷爾蒙影響,縱使理性上不願意,卻易受情境催化。

4.父母永遠是最重要的支持:要一直傳達讓孩子知道,兩性交往無論發生何種狀況,父母都是可以求助的對象。

給父母的小叮嚀

1.時代在改變,父母要體認孩子的戀愛進行式,是成長中值得歡喜的過程,而非膠著在影響課業等特定事情上。但不變的是透過親子溝通,父母要給孩子判斷、決策的能力與空間,遠比告訴他們現在可不可以、要不要交男女朋友來得重要。

2.當孩子的戀愛路遇到困難或心情難過時,往往還是最希望找父母談,因此父母要學習建立良好溝通模式,陪伴孩子順利長大。

Model/姚志恆、吳美華、姚湘芸、甘明雪、吳定儒、吳潤宗、吳婷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