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晶英酒店到馬來西亞,請米其林指南推薦的「感情餐廳」來台,舉辦兩場「雙城記」,8道精緻「娘惹菜」,還邀請「台菜天后」陳靜宜舉辦講座,細說「雙城」文化。(圖/業者提供)
台南晶英酒店遠渡馬國檳城,請米其林指南推薦的「感情餐廳」來台,9月14、15舉辦兩場「雙城記」餐宴,8道精緻「娘惹菜」,以特殊的「長桌宴」呈現,「台菜天后」陳靜宜在首日舉辦講座,細說「雙城」文化。
檳城首府喬治市被西方稱為「東方之珠」,相較台南是台灣第一座城市,喬治市是馬來西亞的基石,起源1786,是英國在東南亞的第一個殖民點,當地因貿易、移民,文化多元交融,讓府城、檳城有多個相似處,尤其飲食文化直接反映人們如何應對生活,因此喬治市與台南市一樣,都被稱為「美食之都」。
「感情餐廳」就位在喬治市,餐廳的英文名稱是Kebaya Dining Room,其中的「Kebaya」是指「娘惹可峇雅」,該服飾起源印尼爪哇,傳至馬來西亞時,形成「娘惹文化」的一環,這個文化,來自馬來人對「混血」的稱呼「峇峇娘惹(Baba Nyonya)」,特指華人移民與馬來人通婚的第二代,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娘惹可峇雅」是半透明服飾,娘惹女性要在衣服上縫滿刺繡,某種程度上與「娘惹菜」相同,被視為衡量娘惹女性技藝的標準,而這些技藝來自上一代娘惹的傳承,也因為服飾、菜餚與家庭傳承的文化影響力,使「娘惹」取代了「峇峇娘惹」,成為馬來華人文化的主要代名詞,其中又以「娘惹菜」最為多元、豐富。娘惹式涼拌蕨菜。(圖/業者提供)
光是娘惹菜就有南、北菜系的分別,「北娘惹」以檳城為代表,該菜系受到泰國菜系影響較大,所以口味上更偏向酸辣、清爽,特徵是經常使用羅望子(Asam)和其他酸味食材調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羅望子叻沙(Asam Laksa)」以及「阿雜魚(Acar hu)」,還有以辣蝦湯為底的「福建麵(Hokkien mee)」。
「南娘惹」則是以馬六甲和新加坡地區為首,他們受到更多印尼菜系影響,最大的特徵是使用椰漿、椰奶當作增稠、調味劑,具有代表性的菜餚是「仁當牛肉(Rendang)」,以椰奶、咖哩混合「甲必丹咖哩雞(Kari Kapitan)」還有用糯米、椰漿和斑蘭葉製成的「娘惹糕(Kuih Nyonya)」。
南、北娘惹菜主要以使用的香料區分,這次台南晶英酒店與「感情餐廳」的會餐,帶來8道精緻娘惹菜,南、北娘惹菜都有,並以「長桌宴(Tok Panjang)」呈現,把桌上擺滿菜餚的用餐方式,據說也是從華人文化傳入馬國,其中長桌宴會的桌「Tok」,與閩南語「Toh」是諧音,相當有意思。娘惹薄餅。(圖/業者提供)
首先端上桌的是「娘惹薄餅(Popia)」拼音據說是來自潮汕話薄餅的諧音,其實就是春捲,東南亞地區因貿易、殖民的緣故,春捲也進入印尼、菲律賓,這次「雙城記」餐會的版本,中間餡料是一道萬能家常菜「沙葛炒魷魚絲(Jiu Hu Char)」音譯起來可以唸成「九湖炒」,據說是魷魚炒的台語諧音。
沙葛(Jicama)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常用的食材,也被稱為豆薯或涼薯,這道菜通常是將豆薯切絲,後與魷魚絲一起炒,配以大蒜、辣椒等調料,可以作為主菜,也可以當配菜,可以配白飯也能包生菜,能在清明吃也會出現在年節,是一道有移民文化色彩的菜餚。
印尼的巴東菜系「仁當牛肉(Rendang Daging)」在晶英酒店的「雙城記」餐會也有提供,這道菜能進入馬國,成為南娘惹菜系的成員,要歸功印尼蘇門達臘省「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四處漂泊的「漫步(merantau)」文化。由於蘇門達臘省多為穆斯林,因此牛肉成為製作仁當最好的選擇,也因此讓「仁當牛肉」成為一道名菜。仁當牛肉。(圖/業者提供)
「甲必丹咖哩雞(Kari kapitan)」是南娘惹菜系的經典,但這個「甲必丹(Kapitan)」是什麼?普遍認為是「Captain」一詞的變形。約16世紀初,葡萄牙人殖民馬六甲地區時,指定某個被殖民者成為民族領袖,就會被選為領袖的人就稱為「隊長(Captain)」,這種做法在17世紀荷蘭人接管後繼續存在。甲必丹咖哩雞。(圖/業者提供)
至今仍未找到「甲必丹」跟「咖哩」以及當時殖民文化的關聯,不過有些人會開玩笑說,有次隊長問廚子晚上吃什麼?廚子回答:「吃咖哩(Kari),隊長(Kapitan)!」而「雙城」餐會的「甲必丹咖哩雞」,用黃薑、香茅、南薑等香料醃漬雞肉,添加「石栗」增稠,再加入雞高湯與椰漿調味。
馬來西亞美菜餚中,用蔬菜和香料製成的沙拉統稱為「Kerabu」,音譯可念成「凱拉布」,或直接稱為「娘惹沙拉」,Kerabu的香料不盡相同、幾乎全國都能吃到,會因為不同的素材,加入不同的單字,例如這次「雙城」餐會製作的就是蕨菜,用梅醬、酸柑汁與細辣椒乾調成醬汁,拌過貓嫩葉、新鮮蝦仁、花枝與帶子。
如果去馬來西亞,會看見一種泡菜稱為「娘惹阿雜(Nyonya Acar)」,稱為「阿雜(Acar)」的醃菜,這是當時人們保存食物的方式,在西元前就跟著印度教傳播進入東南亞,至今東洋亞都能看見「阿雜」的變體,印尼人拿來配沙嗲解膩,泰國則變體為沙拉的一種。
在娘惹菜中,「阿雜」拿來跟炸過的小魚一起醃漬,稱為「阿雜魚(Acar Hu)」,在檳城較為流行,而雙城餐會的版本,是高溫油鍋炸出黃薑香油後,用米醋、魚露、砂糖調和成糖醋汁,用炸魚片代替小魚,搭配炸薑絲、炒黃瓜與青辣椒等清新蔬菜。娘惹式阿雜魚。(圖/業者提供)
這次「雙城」餐會還有一道一聽菜名「豆油肉(Tau Yew Bak)」,就覺得親民的菜餚,因為拼音源自福建話的「醬油、肉」,就是紅燒肉的馬來西亞版,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社群,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家常菜,這道菜的主要成分是五花肉,與大蒜、醬油、糖和香料一起慢燉。
最後兩道甜點,「雙城」餐會端上「斑蘭椰絲糕(Ondeh-Ondeh)」在斑蘭麵團塞入椰絲糖後,外層裹上香蕉葉包覆蒸熟,剝開來能看見半融化的黑糖椰絲內餡。甜點「斑斕椰絲糕」。(圖/業者提供)
另一款,「平安甜湯(Pengat)」是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傳統甜品,通常由椰奶、糖、香蕉、芋頭和蕃薯等食材製成,在娘惹文化中也很受歡迎,並且可以熱食或冷食。但做為畫上句點的餐會最後一道甜點,「雙城」版的「平安甜湯(Pengat)」裡有椰子幕斯凍、芋頭酥、芋頭圓、地瓜圓與斑斕蒟蒻,最後再淋上用熟度與甜份較高的香蕉打成泥,8道菜餚都非常精緻。平安甜湯。(圖/業者提供)
台南晶英這次與「感情餐廳」舉辦的「雙城記--細說檳城」會餐,只有9月14日晚宴、9月15日午宴,四人起桌、每位1680元,8月31前預訂8人以上加贈紅酒一瓶,此外,飯店還邀請美食作家陳靜宜舉辦「檳城與府城」講座,僅有9月14日下午三點半一場,報名餐會者免費參加。
※以上訊息如有異動,請以最新公告為準。
※【自由時報 玩咖PLAYing頻道】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