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說故事!專訪《黑熊來了》導演麥覺明 耗時11年只為傳遞深刻感動

文/記者鄭惠文  攝影/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圖片提供
2019/12/13 14:20

從記錄台灣山林美景的電視節目《MIT台灣誌》,到逐熊跡的紀錄片《黑熊來了》,導演麥覺明以他獨特的敘事視角,帶領大家更貼近這片土地,以及見證到台灣黑熊的珍貴影像,而耗時11年拍攝的《黑熊來了》,這次,真的來了。

導演麥覺明回憶,每當聽到「BB(黑熊)來了」時,一半是開心,一半也是害怕,只要黃美秀老師一通電話,即便手邊正在進行節目的拍攝,也要立刻出發拍熊。(圖片提供/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

紀錄片《黑熊來了》導演麥覺明,自2008年隨「黑熊媽媽」黃美秀老師走入山野尋熊跡、拍攝珍貴的台灣黑熊畫面,但其實一開始,麥覺明並沒有打算推出紀錄片,他說:「記錄台灣山林是我的興趣,我覺得特別的生態或很美的景色,能拍的就會去拍,不管是做節目、拍紀錄片,對我來講都是一樣的,我用影片來寫日記、做紀錄,這些曾去過的地方和事物,都是很重要的資料。」

直到2014年,黃美秀再度與麥覺明連絡要去花蓮大分做黑熊的「捕捉繫放」,他便決定帶「台灣黑熊」躍上大螢幕:「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因為台灣黑熊是保育類動物,一般人不能隨意接近,何況是去捕捉牠,老師(黃美秀)是經申請許可,才能去做這個計畫。」

耗時11年的尋熊過程  盼讓大家更了解台灣黑熊

這段尋熊的漫漫長路,麥覺明一走就是11年,遇過嚴峻氣候、走過陡峭地形,從沒想過放棄的麥覺明提起黑熊鏡頭:「許多人以為遇到熊要爬樹、熊會吃肉會咬人,但紀錄片中黑熊爬樹及吃植物的畫面,能讓大家了解台灣黑熊真正的習性、生態行為。」

《黑熊來了》呈現最真實的台灣黑熊,同時,也走進了一個殘酷的現場。「除了母熊帶小熊或小熊玩耍的可愛畫面,其實也有不少黑熊斷掌、斷趾的影像。」藉由這部紀錄片,想讓大家去省思的麥覺明更提到,這些台灣黑熊遇到的困境、生存空間的壓縮,都在提醒我們應盡量將山林保留下來、保護環境。

沒能放進紀錄片裡 死去卻以另種形式活著的熊 

麥覺明將11年來拍熊的過程濃縮成2小時的紀錄片,有些故事雖沒能搬進大螢幕,卻深深烙印在他心中,「2014年時,有山友在向陽山屋旁發現了熊屍體,根據布農族獵人的說法,在野外幾乎是看不到死掉的熊,通常熊會找一個隱密的地方死亡。因此林務局和老師就決定把熊運下山、到屏科大做解剖檢測。」當時連夜去拍攝的麥覺明說,當熊運出來、黃美秀用晶片機一掃時,機器馬上就有反應,一查晶片號碼後才發現,這隻熊曾在15年前被黃美秀捕捉繫放過,還取了一個布農族的名字「Lon」,有著年輕、猛、兇悍的涵義;那個當下,黃美秀對死去的熊說了聲「好久不見」,而這個「好久」,從曾經健康的黑熊,到如今已是又老又受重傷的軀體。

經解剖發現Lon的胃部是空的,打破牠是吃垃圾而死的傳言,但牠的胸腔積血,代表可能曾摔落或遭到重擊,更遺憾的是,15年後再見的牠有了斷掌,顯示這些年過得很坎坷。麥覺明補充:「還有一隻拉庫拉庫熊,是在東部拉庫拉庫溪床旁被發現的死去斷掌熊,牠跟Lon最後都被製成標本,做出了最大的貢獻,讓大家知道台灣黑熊現在的危機。」

紀錄片《黑熊來了》帶大家認識台灣黑熊的習性,進而關注牠們遭遇的困境。(圖片提供/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

下一頁:麥導說,南安小熊故事

 

麥覺明與他的拍攝團隊長期行走台灣山林,培養出來的野外活動能力,讓黃美秀連絡上他們做台灣黑熊的攝影記錄。(圖片提供/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

傳遞回家的概念 與黑熊媽媽對熊的情感

這次紀錄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回家」。麥覺明解釋,從電影開頭黃美秀進入山野做研究時,她把這稱為回(娘)家度蜜月,片中的「牙痛熊」、「南安小熊」也是要回家,其實就像我們人一樣,在外求學或工作,到最後還是會想回家;對於熊、野生動物來說,回家就是回到牠生存的地方、原始的森林。

提起「南安小熊回家」,滿是感動的麥覺明說:「大家都稱黃老師是黑熊媽媽,但其實在前幾年時,我並沒有那麼深的感受,直到拍攝南安小熊時,看到她照養、訓練小熊時真情流露的互動,拿食物給牠吃、對小熊苛責,像是媽媽在養小孩子,我那時拍完回來就有一個想法,黃老師真的是黑熊媽媽。」紀錄片最後,黃美秀給南安小熊的臨別贈言是「你要小心,不要靠近陷阱啊」,就好似孩子要出遠門時,母親對小孩的叮嚀。

上天送他完美的電影結尾 持續記錄的腳步永不會停

麥覺明表示,《黑熊來了》本來在2016年就要推出了,但那時又發生了很多「熊事」,甚至到後來的南安小熊,便選擇繼續拍攝下去,「老天真的對我很好,送我很多故事,有更多更豐富的熊畫面,而到了小熊野放時,就是一個回家的概念,那時就覺得可以收尾了。」

在鏡頭之外,是今年6月麥覺明走在八通關古道時,第一次「自然巧遇」黑熊,這隻年輕的黑熊,可能涉世未深,與麥覺明互相看了幾眼後才離開,他笑說:「當下真的很興奮,也認為是老天對我的眷顧,那時黑熊拍攝已經在準備後期製作,這個時候讓我看到,說是鼓勵、犒賞也好,讓在要推出這部電影時,有個很美好的結尾。」

自承有個「生態電影夢」的麥覺明說,他長時間都在記錄台灣野生動物,如台灣水鹿、櫻花鉤吻鮭、山椒魚等,台灣黑熊是他的第一部,也許下一部就是山椒魚,希望未來能陸續推出台灣山林其他物種的電影。

當問起山友為什麼要爬山時?他們可能會回答許多登山者都熟知的名言:「因為山在那裡」,而麥覺明走入山林的理由,或許從他受訪時所說的「只要我還能活動、還能走,就會持續地去記錄」,便能夠理解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