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營救來的浪貓融入人類生活,台北知名浪貓認養機構「貓館」經營者KEVIN,揭密專業貓中途的浪貓親人訓練空間的3大原則「寬敞、隱密、貓砂與食盆分離」,並教導如何在家用貓籠親訓浪貓,讓貓咪產生安全感,並漸漸延伸出信任感,共創人貓共處的最佳生活。
達人出列
KEVIN/台北市知名貓旅館、貓認養機構「貓館」經營者。家有6貓的多貓家庭飼主,工作環境與生活充滿了貓咪,對於貓的個性與生活需求有獨到見解。(記者沈昱嘉/攝影)
為何要親訓? 讓貓不怕人、習慣居家空間
中途之家需要浪貓親訓空間的原因有2個,貓認養機構「貓館」經營者KEVIN表示,第1個原因是浪貓在街頭生活時,已經習慣躲避人、車,尤其曾被人驅趕、驅逐的浪貓,會對人類特別有戒心,因此為了讓浪貓重拾對人的信任,以求盡快被領養獲得更好的生活,所以會特別對貓咪做親人的訓練。第2個原因是浪貓過往生活在寬廣的戶外空間,當被帶回人類的居住空間後,可能會因為室內空間相對狹小,而造成貓咪的不安,即使該貓咪平時在街頭餵食時很親人,也可能會在室內的陌生環境的壓力下變得充滿戒心,因此讓浪貓習慣居家空間也同樣重要。
親訓用貓屋的空間需寬敞與隱密兼具,讓貓貓有躲藏自己並觀察外界的空間,能加速貓貓習慣融入新家的時間。(記者陳宇睿/攝影)
親訓空間3重點:寬敞、隱密、貓砂與食盆分離
KEVIN曾經遠赴美國考察,發現美國許多歷史悠久的百年認養機構,在規劃浪貓親人訓練時的需要生活空間,會特別講究「寬敞、隱密、貓砂與食盆分離隔間」這3大要素。以貓認養機構「貓館」舉例來說,貓咪親訓空間的黃金比例為上下3層,每層長90公分、寬60公分、高60公分,這樣的空間足夠一頭成貓全身舒展甚至站起,同時不至於太過寬敞而讓貓咪沒有安全感。
3層空間配置:下層貓砂、中層供食、上層開闊
親訓空間分做上下3層,最下層是貓砂盆層,需留意應將食物與貓砂分開盛放,避免貓砂汙染食物與水源,如果貓咪特別緊張,建議可以在外圍再圍上毛巾或隔簾,提供隱蔽讓牠敢出來上廁所;中層則是供貓咪最主要的躲避之處,一般的貓中途會把食物與飲水放置在此區,讓貓咪可以在躲避人類目光的隱密空間下進食,同時也會在中層的貓屋隱蔽空間上設置開孔,便於貓咪透過縫隙觀察外界;中層與上層間需設有孔洞供貓咪穿越,KEVIN表示,上層通常沒有任何東西,就是陽台的概念,如果看到貓咪跑到上層來「納涼」,就表示貓咪開始建立信任感,漸漸放鬆囉!
貓砂盆與食物分層擺放,能避免貓砂汙染食物。(記者陳宇睿/攝影)
躲在最上層的貓咪,表示其實已經相對放鬆了,距離親訓成功只差最後一步。(記者陳宇睿/攝影)
有些貓中途還會透過攝影機,隨時暗中關心貓咪的狀態。(記者陳宇睿/攝影)
下一頁:在家自己親訓怎麼做?
KEVIN表示,身為貓中途除了持續進行浪貓的救護與送養工作外,也很樂於與貓奴與準貓奴們分享飼養貓咪的秘訣,尤其近年來TNR(Trap Neuter Return,即誘捕、絕育、放回原地,是一種以人道方式減少流浪貓狗數量的方法)的意識逐漸抬頭,不少熱心民眾會幫社區或家附近的街貓結紮,餵食久了之後培養出感情,就乾脆收編了。
一般家用貓籠是相對簡易的組裝貓籠,貓友們通常會互相借用,完成親訓任務後再傳給有需要的飼主。(記者陳宇睿/攝影)
在家親訓用3層貓籠 著重提供「安全感」
如果不是透過貓中途,而是在住家附近撿到浪貓的飼主應該怎麼親訓貓咪?KEVIN表示因為自己親訓的貓口數並不大,建議有心收編的愛心民眾,可以上臉書的貓咪社團,向熱心貓友們直接借用「3層貓籠」做為親訓空間即可,不要刻意花錢,且讓資源永續使用。
浪貓在家親訓,除了3層籠外,只需要再準備食盆、水盆、貓砂盆,以及紙箱與2條大浴巾即可。KEVIN提醒,籠子設置重點一如貓中途的親訓空間,講求「寬敞、隱密、貓砂與食盆分離隔間」3大要素。
另外,因為3層貓籠通常是鐵絲網狀,儘管相對簡易但缺乏遮蔽,建議飼主在安全感上布置3件事,首先是在籠子上方放置東西遮蓋,有「頂」能增加安全感;其次是放入一個紙箱,供緊張的貓咪躲進隱密的空間;最後是在籠子外圍圍上大浴巾,讓貓咪先從習慣聽到人的聲音、嗅到人的味道,開始練習與人相處。
貓砂盆四面有邊,貓咪緊張時也會躲在裡頭呈現警戒神情。(記者陳宇睿/攝影)
貓咪會主動躲進紙箱,飼主可以從貓兒是否願意走出紙箱為基準,來判斷貓咪的放鬆程度。(記者陳宇睿/攝影)
圍上大浴巾,給貓咪更高的安全感。(記者陳宇睿/攝影)
親訓過程3階段 讓貓主動向外探索
依據貓咪是否天生親人的個性,親訓時間可從1晚就能翻肚躺下撒嬌,到2~3週以上都有可能。KEVIN提醒,飼主切記不要心急,重點是讓貓咪覺得自己有躲藏的後路,才能放鬆警戒,慢慢感受到你的愛。
浪貓親人訓練3階段,貓咪最緊張的話會躲在紙箱或盤踞在貓砂盆裡不吃不喝,其次是開始有勇氣走出紙箱吃飯上廁所,甚至乾脆在貓籠的層板上待著打量外界。KEVIN說,這時候可以拿掉外圍的毛巾,並且打開貓籠門,讓貓開始學習探索新家,卻又可以隨時逃進籠子,讓貓咪感覺自己有主控權,距離走出籠外主動撒嬌磨蹭的那天就不遠啦!
親訓完成的貓咪適應了人與居家空間,才會流露出慵懶放鬆的一面。(記者陳宇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