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遇到幼貓別衝動!掌握這「2個原則」再行動

文/記者王姝琇  攝影/Leaf、Cuddy/部分圖片提供、記者王姝琇
2015/12/27 12:00

每當街頭遇見尚未開眼的新生幼貓,心裡總盤算著是否該伸出援手?!但千萬別衝動行事,應先觀察確認新生幼貓已失去母貓,才能將牠帶走並送往獸醫院做檢查。緊接著,準備升格當奶爸、奶媽囉,為牠安置舒適的飼養環境、做足保暖、定時餵食、協助排泄,並詳加記錄成長數據,一一跟著獸醫師與資深貓奴的指示動作,你也能當個稱職奶貓手!「花丸」是婷婷在菜市場撿到的小貓。(記者王姝琇/攝影)

請先做:認識牠

剛出生的幼貓有哪些特色,在照顧牠們之前,先做個初步了解吧!照顧幼貓之前,先了解牠們吧!

臍帶:1∼3天內會自動脫落。

眼睛:新生幼貓眼睛是無法睜開的,大約第10∼14天才會開眼,且新生幼貓眼睛是呈現藍色,約4∼6週大時才會漸漸轉成貓顏色基因應有的顏色。

耳朵:約2週大時耳朵才會全開並立起,且擁有完整的聽力功能。

牙齒:8週大乳牙長齊,約5個月大會換成永久牙。

排便:約3∼4週可自行排便。

PART1:遇見牠

觀察是否有母貓照顧

在街頭見到新生幼貓時,不要衝動地直接將貓咪帶回家,應先觀察一段時間判斷是否真的失去母貓。一般而言,母貓可能在附近覓食,或正將小貓搬遷到其他隱密地點,因此千萬別因一時憐憫而將有母貓的新生幼貓帶走。

送醫確認健康狀況

新生幼貓在失去母貓照顧1至2天內,在未遭受攻擊前提下依然可存活,但終究會因沒有進食而漸漸邁向死亡。羅文喜指出,撿回的新生幼貓常見健康狀況包括脫水、血糖過低、失溫、跳蚤、寄生蟲或外傷等,可能急需醫護維持生命,因此送醫絕對是第一要事,才能確保貓咪的生命與健康。遇到新生幼貓時,無論如何要先送醫。

 

下一頁:謹記這4原則照顧幼貓

 

PART2:照顧牠

 

環境安排

確認了貓咪的基本健康狀況後,帶回家餵養得先從安置環境開始。新生幼貓因未具有自行調節體溫的功能,因此協助保暖相當重要。

高雄樂生動物醫院獸醫師羅文喜表示,成貓正常體溫約38℃,而新生幼貓會稍微再高些,若以人的手掌觸摸應要高於手掌溫度才正常。建議先將幼貓置於有高度的紙箱內避免爬出,並在紙箱底部鋪上保暖棉布,同時照射燈光提高箱內溫度,燈光來源(如檯燈)必須高於紙箱且朝同一方向照射,當貓咪覺得熱時,才有另一方向能避開光源,避免環境溫度太高造成脫水。新生幼貓帶回家後,建議先將幼貓置於有高度的紙箱內避免爬出。

新生幼貓帶回家後,可在紙箱底部鋪上保暖棉布。

羅文喜/高雄樂生動物醫院獸醫師。

餵食

台灣認養地圖志工Leaf建議,新手奶爸奶媽可依據奶粉罐身上幼貓體重和貓奶粉建議餵食量,取得小貓1日所需總量,再以3∼4小時為1單位換算1餐最少的進食量,且必須確實餵足,若幼貓無法在1餐內吃足夠的量,就要增加餵餐數來確保該進食的奶總量。幼貓約1.5個月大左右,便可在餐與餐之間加入些許市售軟泥類的副食品,讓小貓慢慢習慣「食物」。正常吃飽的奶貓肚皮會呈現光滑飽滿狀。

一般動物醫院或寵物用品店都能購得餵奶用的器具與專用奶粉,但小貓可能因不習慣奶嘴口感而不知如何吸吮,也有醫師會建議以針筒灌食。貓達人Cuddy強調,新手使用針筒餵食,不習慣反而容易讓貓咪嗆到,須多練習掌控灌食速度再餵奶,同時避免讓幼貓仰躺,而應以坐姿、頭稍仰方式,讓小貓自己吸吮。奶嘴開口不宜剪太大避免嗆奶。

Cuddy/貓達人。

小提醒

1.正常吃飽的奶貓肚皮會呈現光滑飽滿狀,如果皮膚出現太多皺褶,可能表示進食量不足或有脫水狀況。

2.奶嘴開口不宜剪太大避免嗆奶,開口大小以奶瓶倒置水不會溢出為佳。

排便

新生幼貓無法自行排便與排尿,須人工協助排泄。羅文喜表示,催便時間建議餵奶前、後各進行一次,以乾軟的衛生紙來回輕搓肛門口與生殖器位置數十秒即可。要特別注意的是,每次都得觀察小貓排便狀況,如遇到不成形的軟便,可先降低奶水中的水分比例,再進一步觀察。新生幼貓無法自行排便與排尿,須主人協助。

詳加記錄數據

每天都必須記錄各項指數,包含餵食奶水量、小貓體重、是否有正常排泄與次數,以及其他異常紀錄。Leaf強調,正常健康的小貓每天體重都必須有增加,如果超過3天體重不增反減就要非常注意,若顯得沒有生氣得趕緊送醫。如果超過3天體重不增反減就要注意。

小提醒

人工照顧小貓若做好各項數據監控、觀察各項反應包含體溫與呼吸狀況等,並適時做出必要處置,新生幼貓生存機率並不低,但不建議一次照顧多隻小貓以免出現致命的疏忽,尤其不能讓來源不同的新生幼貓混在一起餵養。

 

下一頁:超萌幼貓花丸竟來自「這裡」......

 

寵物諮詢站

Q:為什麼小貓叫個不停? (高雄讀者/凱蒂)

A:小貓如遇到身體不舒服、想找貓媽媽或肚子餓了,都可能會叫個不停,可試著先餵食或輕撫小貓身體,讓貓咪感到飽足與安全,若狀況一直沒有改善,建議帶小貓到動物醫院做檢查。

Q:幼貓最後沒能撐過,身後事如何安排較妥當? (宜蘭讀者/小玉)

A:台灣民間習俗「死貓吊樹頭、死狗放水流」,除了會破壞環境造成汙染,也可能因動物死因不明而導致傳染病問題。遇到動物死亡可尋找合法的寵物殯葬業者處理後事,亦可透過動物醫院協助推薦。

個案分享

「花丸」是婷婷在菜市場撿到的小貓,發現牠時縮在垃圾桶旁,小小的身軀還有未脫落的臍帶,應該剛出生沒幾天。雖然婷婷家裡有養貓,但這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小的幼貓,感覺超緊張,帶到醫院讓獸醫師看過才發現牠已有脫水現象,身子相當虛弱。醫生建議先餵葡萄糖水,讓牠補充體力,接著就是沒日沒夜的貓奶媽生活。

婷婷說,她每3小時設定一次鬧鐘,這樣半夜才能順利醒來餵奶、催便,隔天一早帶著花丸去上班,並用辦公桌上的檯燈幫牠保暖,時間一到又立刻進入餵奶狀態。有時候牠會持續大叫讓辦公室陷入尷尬氣氛,同事突發奇想送給牠小玩偶,「花丸」不但把玩偶當成同伴還抱著入睡, 也不會再大叫喊孤單了!「花丸」是婷婷在菜市場撿到的小貓。(記者王姝琇/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