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腎與洗腎無關

 
2006/05/21 06:00

文/蔡宏斌

「你可能有敗腎,要洗腰子喔!」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敗腎」和「洗腎」完全是兩回事,卻常被一般人被混為一談。

「敗腎」一詞源自於中醫,是指性器官的性功能障礙,並不是指腎臟病,此時若為了「顧腎」,任意亂吃「秘方」、青草藥,反而會為腎臟帶來負擔。

腎衰竭會發生種種尿毒症的症狀,常見有不斷地噁心、嘔吐、意識譫妄、全身水腫、臉色臘黃、呼吸急促、瀕臨插管等。一般人對尿毒症以及洗腎存有錯誤的印象跟幻想,導致有些病人到了尿毒的階段,仍抱著恐懼的心,排斥洗腎,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事實上,在現今醫學的領域中,所有的器官衰竭均容易導致死亡,但發生腎臟衰竭是其中可以有效治療,而得以延續生命。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從民國79年至民國90年共有5萬8744位腎臟衰竭病人曾經接受血液透析,或是腹膜透析治療,由民國79年算起,存活超過12年的病人比例高達40%,可見台灣的醫療水平已臻世界水準。

此外,在民國94年腎臟醫學會的一篇報告指出,已經接受透析的腎友中,有15%有機會不用長期洗腎,通常在嚴格控制造成急性腎衰竭的病因後,腎功能在3個月後,可以部份恢復。由此可知,腎臟衰竭發生尿毒症在21世紀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絕非不治之症。

很多人聽到洗腎(透析)而色變,但洗腎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科技,不但安全且絕少痛苦。根據腎臟醫學會的報告指出,末期腎病患者在接近洗腎前的生活品質是最糟糕的,心理惶恐再加上身體的不舒服常會病急亂投醫,打亂家庭的作息與工作的步調。

腎友們若能信任腎臟科醫師,遵照醫囑,並接受規則透析治療半年後,大都能維持很好的社會以及家庭功能。(本文作者為嘉義聖馬爾定醫院腎臟保健中心主任)


過敏性鼻炎,別竇了

文/徐世達

過敏性鼻炎在台灣是一個罹病率極高的疾病,從小孩子到成人都有可能發生。台灣因為地窄人稠,並無大片的土地可供栽植花草,以「經年性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較高,這類的患者通常會反覆發作,過敏原比較廣泛,例如灰塵或塵螨等。

門診中,常看到孩子因過敏性鼻炎沒控制好,反覆發作後,導致鼻竇炎發作,鼻涕倒流、咳嗽、鼻涕濃稠,甚至前額、牙齒或臉頰都有疼痛感。此時針對症狀投予抗生素,能抑制病毒以及細菌發炎,但是若沒有處理好過敏性鼻炎的問題,反覆發作的機會仍非常高,且須考慮抗生素治療的抗藥性。

當過敏性鼻炎發作時,緩解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僅能治標,因為過敏性鼻炎是一種發炎反應,因此,治療的方式應該朝抗發炎、穩定過敏細胞以及解決不適感。

抗發炎等藥物中,最常引起患者或父母質疑的便是類固醇類的藥物。類固醇有口服及鼻噴劑等兩種給藥途徑。鼻噴劑直接噴在鼻黏膜,不經口服全身,副作用少,可直接減少鼻黏膜的過敏細胞數量,降低過敏抗體而減輕過敏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宣佈,適當使用對孩童的生長發育沒有不良的影響,且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使用下,很少產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副作用。

除了適當使用鼻噴霧式類固醇,避免過敏原,改善居家環境也非常重要,如此全面配合控制之下,患者才有可能不再受過敏性鼻炎的困擾,也不會反覆出現鼻竇炎等擾人症狀。

(本文作者為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


當精神病人為人父母時

文/吳鴻順

小瑛(化名)是1位已住院多年的精神病患,住院前,已婚並育有一女,住院期間,她的先生和女兒都會來探視。但最近探視的次數變少,讓她的心情較低落,在與治療師的會談中,透露出對於為人父母的角色有一股無力感,她很想對孩子的教養問題盡一分力,但總是受到阻力,例如家人害怕小孩受傷害,或者擔心小瑛負擔過重等。

在精神病患復健的過程中,家庭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家庭支持不只是原生家庭的成員,也包括已組自己的家庭。其實精神病患也有為人父母的那一份天性,就像一般父母一樣關心他們的子女。

在物質生活方面,或許個案受環境或能力的影響,雖不容易達到,但透過親子活動,不管在醫院內或院外,給予雙方多了解及溝通的機會。有些孩子會對患病的父母親產生恐懼,形成親子關係的疏離,致使個案更難接觸到小孩,甚至其他家屬隔離個案和孩子的互動。

目前大部份對小孩的教養都落在個案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親屬身上,這樣的教養方式引伸出很多社會問題,隔代教養、爺爺奶奶管不住、經濟的支持不足、缺乏模仿的對象等。

因此透過治療人員適當地輔導個案,去承擔為人父母者的責任是必要的。(本文作者為私立台南仁愛之家職能治療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