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破碗」也是一門藝術?他秀出超神技藝還辦展覽

文/記者吳書緯  攝影/記者沈昱嘉
2019/04/09 08:00

原來補破碗可以成為一門藝術,過去生活困苦的年代,若是碗盤裂損,會請鋦(音同局)匠加以修補,讓碗盤可以繼續使用,隨著生活環境富裕,鋦匠已經消失,但藝術家陳高登重拾這項技藝,讓傳統的技術繼續流傳,並昇華成藝術創作。

推開陳高登位於北投巷弄裡的工作室大門,看到了好幾張緊密排列的金工桌椅,博古架上放置了他創作或是修補的鋦瓷作品,陳高登不急著向我們示範鋦瓷的過程,反而先跟我們說起了鋦瓷的意思,「鋦」的字面意思有「以鐵縛物」之意,因此鋦瓷代表著用鐵將瓷器固定,老一輩的台灣民間以「補釘」、「補硘仔」等詞形容將裂損瓷、陶器修補完成的技藝,從事這門技藝的人則被稱為「鋦匠」。然而隨著台灣經濟起飛、瓷器也進入了大量生產的時代,鋦匠這項職業在陳高登出生的1960年代就已漸消失,他是如何學習到這項技藝的呢?

因緣際會認識鋦瓷工藝之美

生於1967年的陳高登,高中畢業之後進入了金工產業,從學徒開始當起,20多年後重返校園,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在碩士班期間受到朋友所託,修補一只壺嘴破損的茶壺,發現了鋦瓷這門技藝,感受到這門工藝之美,論文遂以鋦瓷為題,探討鋦瓷的前世今生,訪談曾接觸過鋦匠的收藏家、與會鋦瓷的民藝家求教學習不同的鋦瓷技術,也和其他國家的鋦匠交流,此外他還開創「新鋦」,讓技藝提升到藝術的層次。

修補過後的陶器,鋦釘在燈光照射下顯露著光彩。(記者沈昱嘉/攝影)

使作品新生更賦予藝術性

陳高登鋦瓷的過程包含了「敲釘」、「鑽洞」、「上釘」3個步驟,首先用鉗子將銅線或金屬材質的線剪成適合做「鋦釘」的長度,接著使用鋦釘槌將銅線敲打成類似釘書針的形狀,接著到了鑽洞的步驟,用鑽洞器材在破損的瓷器或陶器的兩側鑽洞,最後則是用手或鑷子將釘子放入洞中,再以銼刀將外露的釘面磨亮。前半生的金工底子,對於陳高登鋦瓷的過程來說也是助益,包含金屬材質的運用以及鑽洞的技巧,都與金工息息相關,除了修補瓷器外,他開創新鋦的方式是讓鋦瓷成為一種藝術表現方法,例如他在「東西韻味」這件創作,利用破損的陶器,將鋦釘以拉鍊、別針與花窗造型的樣子修補在陶器上,呈現藝術的跨域結合。

雙腳稍不良於行的陳高登有感而發地說到:「或許是因為我身體的殘缺,使我對殘缺的物件感到有興趣。」但他超越了物理上的限制,讓破損的陶藝作品得到新生,也在工作室開班授課,讓鋦瓷的技藝能夠傳承下去。在破損的陶器放入鋦釘前,需要在破損的兩側鑽洞。(記者沈昱嘉/攝影)

用鑷子將鋦釘放入鑽好的洞。(記者沈昱嘉/攝影)

陳高登「東西韻味」的創作,將鋦釘的形狀呈現為拉鍊、別針與花窗造型的樣子鋦在陶器上,成為陶藝的跨領域創作。(陳高登提供)

 

下一頁:在這一窺職人精湛工藝

 

 

「舊的不去-修補的故事」特展

「舊的不去-修補的故事」特展以10樣生活中修復過的老物,重現職人修補技藝。(記者沈昱嘉/攝影)
迪化二O七博物館舉辦的特展,以10樣生活中修復過的老物,重現職人修補技藝,除了讓我們審慎對待生活中的物品,更添加了資源不浪費的環保意識,包含了陶瓷、針織衫、鋁製鍋盆、油紙傘、書籍、竹編品、藤椅、漁網、蟲膠唱片、藺草蓆物件,展現修補技藝,透過職人巧手延續物件生命。

DATA

展覽時間:即日起∼2019/7/7,週一∼五10:00∼17:00、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0:00∼17:30,週二休館,電話:(02)2557-3680,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07號

以上資訊若有異動,請以單位最新公告為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