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迷必看!日治時期到解嚴前車票一網打盡

文/記者王姝琇  攝影/記者潘自強
2018/07/10 07:30

收藏傳承自爺爺倪立之手的名片式車票,及近十多年陸續增加的收藏,收藏家倪京台目前共有破萬張的老車票,就連日治時期的稀有車票,倪京台也靠跨海競標得手。說到這些車票,他表示這些票券記錄著台灣鐵道文化的歷史與發展,卻很可惜隨車票電腦化過程逐漸消失。近來,越來越多同好加入收藏行列,他認為,票面越完整,無蓋章、無剪票缺口等記號,歷史越久增值空間越大,錯誤票券也因量少而深具收藏價值。

倪京台收藏車票超過50年,已累積超過萬件車票收藏。(記者潘自強/攝影)倪京台收藏車票超過50年,已累積超過萬件車票收藏。(記者潘自強/攝影)

早期的「名片式車票」逐一被顏色單調、字型統一的電腦化車票取代,成為將消逝的鐵道記憶。收藏家倪京台深受同為收藏家的爺爺倪立影響,從年幼時期便開始收藏「名片式車票」,加上傳承自爺爺收藏的超過萬件老車票,也造就了這歷經3代的老火車票收藏故事。

倪京台小檔案

收藏時間:從爺爺倪立初始收藏至今超過50年
收藏車票數量:超過萬件
69年次的倪京台現任高師大英語學系教師,收藏傳承自爺爺倪立之手的「名片式車票」,近10多年又陸續增加,總數破萬,包含各主、支線的台鐵車票、早期為客運的糖鐵車票,以及日治時期的稀有車票,並透過圖文集結出版《老火車票說故事》一書,要讓更多民眾透過老車票認識台灣鐵路的文化歷史與發展。

沿續3代 貫徹始終的執著

車站與車票的意義,對你而言,是學生時期通勤的記憶,是離鄉打拚的開始,還是讓你想起作家朱自清的《背影》那個忘不了的父親?對收藏家倪京台而言,一張張車票背後隱藏著一個個故事,而他擁有超過萬張,這些全非現代電腦化的制式車票,而是被稱為「名片式車票」的舊式車票。更特別的是,這些從爺爺倪立開始收藏,傳至他手上又持續收錄,紮紮實實承載倪家3代情,也記錄著將消失的台灣鐵道記憶!

倪京台說:「台鐵電腦化後,這種有厚度且摸得到鉛字印刷凹凸感、五彩繽紛,還帶有手感溫度的舊車票逐漸消失,甚至有些車站早已撤站。還有多少人記得它,或它背後代表的時代意義?」

 

標語車票,記下不同時空

倪京台指出,「名片式車票」小小1張卻隱藏許多「秘密」,譬如早期車票顏色繽紛,是為了協助工作人員在短時間判斷車票種類,以利查票;仔細觀察各站點的剪票缺口形狀也大不同,更別小看由台灣地圖和台鐵標誌組成的車票底紋,倪京台解釋:「它具有防偽功能,民國84年以前的車票,背面還有用特殊螢光油墨加印,用紫外線光照射會顯現出『台灣鐵路』4個字!」

不同形狀的剪票缺口,也代表入站點的不同。(記者潘自強/攝影)不同形狀的剪票缺口,也代表入站點的不同。(記者潘自強/攝影)

最有趣、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就屬車票背後見證時代的標語,民國40、50年代秀出「反共救國人人有責」、「暴政必亡自由必勝」、「努力增產準備反攻」;民國60年代則因退出聯合國,車票出現「精誠團結莊敬自強」的勵志標語;隨著時代發展,被「乘車秩序先下後上」等去政治化的中性標語取代,電腦化車票出現後,標語也隨之消失。

從車票背面的口號標語,能清楚看出台灣政治歷史的演進。(記者潘自強/攝影)從車票背面的口號標語,能清楚看出台灣政治歷史的演進。(記者潘自強/攝影)

歷史車票,搭回日治時期

在上萬件的收藏品中,倪京台印象最深的就屬1張昭和7年印製的嘉義站月台票,他說:「二戰後日軍撤離台灣,帶走不少文化資產,也包含當時台灣所用的火車票,我和爺爺就曾跨海加入日本拍賣會,以11萬日幣買回1張戰前時期嘉義站的月台票,就是要把台灣的過去買回來!」不僅如此,倪京台還擁有1台1981年日本製的軋日機,專門為「名片式車票」印上售出日期,經過改良加上保養得宜,至今還能運作呢!至今還能運作的軋日機,也成為倪京台的重要收藏。(記者潘自強/攝影)至今還能運作的軋日機,也成為倪京台的重要收藏。(記者潘自強/攝影)

錯誤車票,印出更高價值

針對新手收藏建議,倪京台提及,除了稀有車票,整體而言票面越完整(品相越好),無蓋章、無剪票缺口等印記,且歷史越久遠的越有增值空間;另外「錯誤票券」,例如票券文字錯置等NG票;或發行時間短,像唯一橫式書寫的自強特快車票等,則因數量少也相對具收藏價值。有些收藏家則會收藏數字起站的車票,比方頭城、二水、三貂嶺、四腳亭等車票,屬個人偏好。

收藏來源除了與收藏家交流,網站上也能搜尋到拍賣訊息,多看、多問、多摸自然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收藏喜好!但倪京台強調,過程中讓他最享受的,並非這些老車票又增值了多少,對他而言,這些車票帶來的回憶,盡是世代傳承的無價之寶,無可替代!紙質收藏品忌諱潮濕與破損,除了要注意防潮,拿取時更須小心夾取。(記者潘自強/攝影)紙質收藏品忌諱潮濕與破損,除了要注意防潮,拿取時更須小心夾取。(記者潘自強/攝影)

 

下一頁:來看倪京台的「票」亮收藏

早期省政府位在中興新村,為方便官員搭車南來北往開會而發售的自強聯運車票,從台汽中興新村站直達台鐵台中火車站,再轉乘自強號抵達台北火車站的車票,限定身分才能購買,相當具收藏價值。(記者潘自強/攝影)早期省政府位在中興新村,為方便官員搭車南來北往開會而發售的自強聯運車票,從台汽中興新村站直達台鐵台中火車站,再轉乘自強號抵達台北火車站的車票,限定身分才能購買,相當具收藏價值。(記者潘自強/攝影)

此為民國77年停駛的淡水線車票。倪京台父親民國60年代於淡水念書,淡水線為其主要交通工具,當時為保留完整票券,避免蓋上購票證明章,時常偷偷從月台尾端溜出站,完整票面也記錄下父親大學生涯的一部分。(記者潘自強/攝影)此為民國77年停駛的淡水線車票。倪京台父親民國60年代於淡水念書,淡水線為其主要交通工具,當時為保留完整票券,避免蓋上購票證明章,時常偷偷從月台尾端溜出站,完整票面也記錄下父親大學生涯的一部分。(記者潘自強/攝影)

由台糖公司所經營的糖業鐵路,底紋為糖鐵標誌,且部分底紋為橫式呈現,格外特別。其中對號快車在票面中央印有1條粗紅線,用以區分車種,在糖鐵終止客運服務後,該票券也成為歷史。(記者潘自強/攝影)由台糖公司所經營的糖業鐵路,底紋為糖鐵標誌,且部分底紋為橫式呈現,格外特別。其中對號快車在票面中央印有1條粗紅線,用以區分車種,在糖鐵終止客運服務後,該票券也成為歷史。(記者潘自強/攝影)

1張車票難得同時出現3處錯誤,「去」和「回」兩紅字顛倒印製、下段「臺灣鐵路局」錯印成「臺灣路路局」,就連台灣地圖底紋也印製相反,成了稀有的錯誤票。(記者潘自強/攝影)1張車票難得同時出現3處錯誤,「去」和「回」兩紅字顛倒印製、下段「臺灣鐵路局」錯印成「臺灣路路局」,就連台灣地圖底紋也印製相反,成了稀有的錯誤票。(記者潘自強/攝影)

民國60年代自強特快車問世,為凸顯特快車的獨特性與時代意義,特別設計橫式書寫、紅色印刷字呈現的「自強特快」車票。該張票券也記錄下倪京台出生後第8天、首次搭乘火車的日期。(記者潘自強/攝影)民國60年代自強特快車問世,為凸顯特快車的獨特性與時代意義,特別設計橫式書寫、紅色印刷字呈現的「自強特快」車票。該張票券也記錄下倪京台出生後第8天、首次搭乘火車的日期。(記者潘自強/攝影)

以11萬日幣拍賣標回的嘉義站票券,經考證應為昭和7年印製,「入場券」即所謂的月台票,印有「料金5錢」等字樣相當珍貴,以距今86年前1元等於100錢換算,漲至11萬日幣,等值於220萬倍的增值。(記者潘自強/攝影)以11萬日幣拍賣標回的嘉義站票券,經考證應為昭和7年印製,「入場券」即所謂的月台票,印有「料金5錢」等字樣相當珍貴,以距今86年前1元等於100錢換算,漲至11萬日幣,等值於220萬倍的增值。(記者潘自強/攝影)

台鐵早期為減少車票庫存與票種,一度出現將多個到達站合印於1張票券的「指定票」,售票員只要將旅客欲購買的到達站剪去,上段即交給旅客搭車使用,下段為記帳報繳(例如旅客要搭到大林站,即會將票在大林到隆田間剪斷,並將有印大林的上段車票給旅車乘車),唯這種車票在民國80年代後期已絕跡。(記者潘自強/攝影)台鐵早期為減少車票庫存與票種,一度出現將多個到達站合印於1張票券的「指定票」,售票員只要將旅客欲購買的到達站剪去,上段即交給旅客搭車使用,下段為記帳報繳(例如旅客要搭到大林站,即會將票在大林到隆田間剪斷,並將有印大林的上段車票給旅車乘車),唯這種車票在民國80年代後期已絕跡。(記者潘自強/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