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原來這麼美!屏東牡丹‧大梅部落

文/記者許麗娟  攝影/記者許麗娟
2018/04/23 13:00

不僅台東鸞山有「會走路的樹」,牡丹鄉的大梅社區也有一座百年白榕園,不斷衍生的氣根生長成林,相當壯觀。(記者許麗娟/攝影)

當車子穿過四重溪溫泉區的巷弄,眼前突然出現一座牡丹鄉大梅部落的原民風牌樓,原來這是一處排灣族的聚落,沿路的矮房看似一般的鄉村聚落,原來,大梅部落的有趣之處,在於樂天又風趣的「人味」,唯有落腳於此跟著族人一起探訪,才能發現過去獵人的獵場裡,有許多取自大自然的智慧。

從過去獵人身分到現在導覽解說員的李金豐,生動講解著前往白榕園路途中所見的植物生態,一株長滿刺的皂莢樹,一般人看了避之唯恐不及,但李金豐卻撿起莢果剝出米粒大的種子表示,它和無患子一樣含有皂素,是族人早期的天然清潔劑,再拿起帶刺的樹枝,原來在以前流傳巫術的年代,把皂莢樹的刺藏在仇人蓋新房子的屋簷上,會讓他一輩子很難翻身,不過這害人的巫術當傳說聽聽就好,倒是樹叢裡的克蘭樹、月桃功能多多,克蘭樹樹皮可臨時充當綑綁獵物、木材的繩索,月桃的葉子折成杯狀就是天然的水杯。

就在一路認識野生花草的趣味中,不知不覺已來到獵場裡的白榕林前,成千上百的氣根橫跨過小路,頂上枝葉蔓延成林,隨著時間不斷生長、擴張範圍,因此有「會走路的樹」之稱,穿梭在其中,更能感受百年成林的驚嘆。不僅走訪過往獵場,遊客也能學習製作彈弓,只要利用Y字型的樹枝、橡皮筋、不要的皮鞋上的皮革和野生的種子,三兩下就能做好屬於自己的彈弓,過去獵人會利用彈弓打鳥、攻擊小型動物,但現在族人在野外綁上瓶瓶罐罐讓遊客當標靶,雖然百發難得一中,但當聽到清脆的響聲時,保證欣喜若狂。

野外玩累了,接著品嚐部落婦女的手藝,原住民部落以種植小米、芋頭為主食,將芋頭磨成粉與豬絞肉灌製的肉腸,火烤後風味不輸香腸,而小米、米麻糬包上五花肉的「吉拿富」有著濃厚的原民風味,搭配村落種植和採擷的山蘇、龍葵等蔬菜,一趟大梅部落之旅,吃玩都很盡興。

皂莢樹的刺可以用來害人難以翻身,這是部落早期的巫術。(記者許麗娟/攝影)

烤豬肉是原住民風味料理中最搶手的美味。(記者許麗娟/攝影)

造訪部落,有機會吃到烤秋刀魚、小米包豬肉製作的吉拿富(圖左上),和以假酸漿葉包上糯米、芋頭粉和豬肉的「阿拜」(圖右上)。(記者許麗娟/攝影)

大梅部落的早期民居,是以整片厚重的木板為牆。(記者許麗娟/攝影)

克蘭樹枝脈外皮是獵人現成的繩子。(記者許麗娟/攝影)

月桃葉隨手一折就成了水杯。(記者許麗娟/攝影)

皂莢莢果內的種子含有皂素,可用來做天然的清潔劑。(記者許麗娟/攝影)

DATA大梅社區
電話:(08)882-5876
地址: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大梅路29-6號
資訊:林道生活文化解說體驗/每人350元(4人成行)、彈弓DIY/每人200元(4人成行)、在地風味餐或部落野炊體驗/每人350~500元(10人成行)

下一頁:週邊好滋味+好住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