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轎匠師 木藝與信仰的交會

文/記者王姝琇  攝影/記者潘自強
2016/04/11 06:00

王永川/84歲

民國21年出生,從事神轎製作已超過60年,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耳濡目染之下王永川揣摩前人作品,並靠著自己的分析與實作無師自通、闖出一片天地,作品散見全國,其中在台南有90%的神轎都是出自王永川之手,故被稱為「府城大轎的祖師爺」,2009年獲得第15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肯定,以及台南市政府文化資產認證登錄。

偌大的木作廠房裡,擺放著來自台灣各地廟宇待修復的神轎,7、8位傳統工匠正專注在自己的工作檯前或切割、或雕刻,或作勢比劃著手上木構元件的完成度,每個小細節都關係著神轎完成後的整體表現,馬虎不得!

神轎是神明出巡的交通工具,簡單分為文轎與武轎,外觀上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文轎有轎頂,而武轎則無。由於樟木質地堅韌而輕柔,不易折斷又易於刻畫細微,因此神轎用料多為樟木,由木雕師傅設計搭配八仙、天兵神將,或以花鳥和麒麟等吉祥圖案呈現,以極盡奢華的細緻雕工彰顯對神明的敬仰。

84歲的資深神轎匠師王永川,1967年於府城成立「永川大轎」,其作品展現出傳統雕刻技法,且存有閩南古法的遺風,除了木雕的精製美學外,傳統神轎以「榫卯」接合的技術更是其精華,在不使用鐵釘的情況下,完全以木製卡榫和水膠加強密合度,將一個個獨立的木構元件組成1座神轎,還得經得起風吹日曬和人為力道依然堅固如新,是製作神轎的精髓之一。

「製作神轎最困難的部分就是畫設計圖。」王永川說道。神轎從無到有,樣式的決定和圖騰的安排等全得從底稿開始,再將神轎細分為數10個木構元件,有的師傅負責神明座椅,有的負責龍柱、明燈或廟宇匾額雕刻,以及內外數10片具透視感的轎身裸雕,完成後再一一組裝、上色,以至完成,王永川說:「以前都是1個人從頭做到尾,大概需要4個月以上才能夠完成;現在1個師傅負責一部分,速度比較快,但是也是要幾個月時間。1座神轎60、70萬元,可以用數10年、甚至百年,都是考驗著師傅的功夫。」但製作神轎也遇到傳承的問題,讓王永川不勝唏噓,「這功夫只能靠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經驗,沒辦法『偷呷步』,肯學的人愈來愈少......。只要神明保佑我身體健康,我就會一直做下去,讓神明有轎可以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