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武漢肺炎都是「牠」害的?保育學會舉證打臉:牠們才是受害者

文/記者賴玟秀  攝影/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圖片提供
2020/02/07 18:35

從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持續擴大,民眾除了搶買各式防疫用品之外,也十分關注病毒可能來源的各種動物,其中冠狀病毒的最大宗宿主「蝙蝠」,更成為眾矢之的,尤其2/5在花蓮傳出絕跡本島的「台灣狐蝠」現蹤消息,讓蝙蝠再度被推上了疫情的浪頭上。

導致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據傳有可能是從蝙蝠身上而來。(圖片提供/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

自SARS以來,台灣十分關注於野生蝙蝠族群的監測,不但能提供預警資訊,這次也未發現台灣原生蝙蝠有任何新型冠狀病毒。農委會防檢局長杜文珍受訪時表示,近5年監測中從未在蝙蝠身上發現狂犬病、人畜共通的冠狀病毒,這次武漢肺炎從人體分離出的病毒株,雖和某種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類似,但她強調「兩者之間很接近並不代表是相同的病毒株」,把武漢肺炎和蝙蝠直接連結其實過於粗糙和偏頗。

而「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於2016年起,即在「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檢疫局(防檢局)」的計畫下,與「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台灣蝙蝠的檢體採集和檢驗,進行蝙蝠病毒的研究。這次更公布自研究以來,從蝙蝠檢體中檢驗出含有冠狀病毒的案例,除了取樣上百件中僅有少部分檢出,冠狀病毒也多來自於蝙蝠的排泄物及口水等含有體液的部分。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公布自2016年以來蝙蝠病毒檢驗的結果。(圖片提供/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

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表示,這份資料所呈現的,不只是蝙蝠本身染有冠狀病毒的狀況不多,也間接表示,只要人不去蝙蝠洞或蝙蝠棲息處,不抓、不碰蝙蝠,就沒有機會接觸到蝙蝠體內的病毒;相反地,會吃蝙蝠和抓蝙蝠的人,則曝露在一定風險之下。

其實蝙蝠在自然生態中,可以協助進行害蟲控制、傳花授粉,對農業社會來說是帶來福氣的小幫手;另外蝙蝠的超音波更對人類的科技生活提出貢獻。多數蝙蝠對人類並無害處,反而是人類對牠們棲地的破壞、獵捕食用才是可怕的劊子手。

如果家中有蝙蝠棲息,民眾也不用驚慌,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表示,不需要去趕走牠們,只要穿戴口罩手套,適時用酒精或漂白水清理牠們沾有排泄物之處即可。若遇蝙蝠捕食誤闖家中,可以先將屋內燈光打開、門窗開到最大,用一條毛巾在蝙蝠周遭輕輕揮動將其趕出,未來也須留意將門窗關妥;在路上發現掉落、受傷或死亡的蝙蝠時,若願意協助處理,應戴手套或用布包裹後再撿拾,並通報交予當地動物防疫機關或蝙蝠保育團體後續治療處置。

民眾發現蝙蝠切勿直接用手觸碰。(圖/截自「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官網)

面對武漢肺炎的嚴峻疫情,與其對蝙蝠感到恐慌,不如先做好自我管理,不吃野味、不驅趕、不捕捉、不前往蝙蝠洞等,降低可能和病毒有進一步接觸的機會,放過蝙蝠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更多有關蝙蝠的訊息,請洽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官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