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氣級」空污來了!醫生教你4招自救,口罩首先要戴對!

文/記者胡琪俐 
2018/11/07 09:25

走出戶外後,各種空汙危機四伏,更需小心留意。(本報資料照)

編按:根據環保署空品監測資料,台灣西半部昨起就籠罩在空污中,中南部PM2.5濃度偏高,嘉義、斗六、新營、台南市及台中忠明等地均達「紅害」等級,不僅是入秋以來空污最嚴重,網友更PO文要逃離「毒氣等級」的空污城。

空汙無所不在,做好自我防護相當重要!而口罩則是最簡便的隨身防護法寶,談到口罩種類,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奕認為,目前最適合每天使用、不影響呼吸順暢程度,且過濾懸浮微粒效果足夠的就屬醫療用口罩,至醫療器材行可購買「外科手術用醫療口罩」,過濾細懸浮微粒效果較一般醫療口罩更佳。

空汙定義&危害情形

談到目前台灣對於空汙的定義,行政院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張順欽指出,空汙來源很多,小至家中煮菜油煙、油漆揮發氣體,大至砂石、工廠廢氣、汽機車廢氣,皆會產生影響人體的氣體。

張順欽解釋,綜觀而言,可根據行政院環保署公布的「空氣品質指標(AQI)」判別,該指標每小時檢測空汙氣體,包括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濃度等數值,依各自影響人體的程度,換算出0~500 AQI數值,越大代表空汙越嚴重,對人體危害越大。

至於空汙對人體的危害?國泰綜合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吳錦桐指出,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要特別注意,細懸浮微粒進入體內後,會透過血液擴散至全身,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罹患肺癌風險。

破解空汙謠言!

迷思1>空氣差,只要戴口罩就沒事了?

A:口罩不可能100%阻絕空氣汙染源。

吳錦桐解釋,即便選擇了適合、合格的口罩,也不能100%隔絕掉空氣中的髒汙,無論是N95、醫療級口罩,雖然皆能達到一定效果,但不可能完全過濾掉空氣中懸浮微粒,且懸浮微粒還可能沿著口罩邊緣空隙進入,亦會透過眼睛、皮膚影響健康,所以千萬別認為只要戴上口罩出門就能萬無一失。

迷思2>空氣汙染嚴重,汙染源都是從中國飄過來?

A:台灣空汙來源大多還是來自本土。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認為,透過季風從中國吹來的砂石、懸浮微粒,在長程傳輸過程中已遞減不少;他進一步強調,對人體危害最嚴重的是細懸浮微粒,主要還是源自台灣本土,像是工廠廢氣、汽機車廢氣佔最大宗。都市中,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為很大的空氣汙染源。(本報資料照)

迷思3>陽光露臉,空氣一定很好,快到戶外踏青呼吸新鮮空氣?

A:天氣晴朗不代表空氣品質一定好。

談到陽光與空氣品質的關聯,張順欽舉例,有時候氣溫和煦、陽光普照,眺望遠方山頭仍會感覺視線受到干擾、眼前灰濛檬一片,主要是因為懸浮微粒懸浮在空中,影響可見光的穿透,而且不會因陽光照射而消失;另需特別注意的是,一些工廠、汽機車廢氣受到強烈陽光照射後,還可能生成臭氧,對肺功能容易有不良影響。不過,某些地區天氣晴朗時,空氣品質確實比較新鮮。莊凱任指出,台灣東半部汙染源較少,空氣品質相對好,因此在晴朗、對流好的日子裡,空氣品質確實較佳,適合從事戶外活動。

 

下一頁:一定要學會!4招自我防護抗空汙

 

 

膠條貼緊鼻型、口罩包覆下巴,才是口罩正確佩戴方式。(記者陳宇睿攝)

1>口罩正確戴法

口罩使用之注意事項,劉奕提醒,請將口罩上方膠條壓緊,使其貼合鼻型,然後把口罩向下拉開包覆住下巴,「有些人會把口罩反戴,或把膠條戴在下巴處,甚至沒有把口罩拉開,皆是常見錯誤使用方式。」他特別提醒,口罩越貼合臉型、和臉部越少空隙才能防止汙染源跑進口罩裡。

至於網路流傳,將醫療用口罩有顏色那面朝內才有效果?劉奕說:「不是真的啦!」醫療口罩分為3層,最外層有顏色是防水層、中間用來過濾汙染源,最內層則是紗布或棉布,用來增加舒適度,因此若將防水層戴在最內層會降低功效,「有人甚至認為醫療用口罩只要洗一洗即可重複使用,這也是錯誤的觀念,口罩只要碰到水就該淘汰!」即便保持乾燥,也建議約8小時就換新的口罩,才能達到效果。

2>外出盡量避開汙染源

外出除了戴口罩,也能透過其他方式自我防護。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提到,無論是步行、騎腳踏車、騎機車等,皆是直接暴露於空氣中,由於尖峰時段汽、機車排放大量廢氣,需遠離車水馬龍的主要幹道,繞至小巷遠離汙染源,「如果情況允許,建議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這是避開汙染源的好方式。」

針對運動族群,莊凱任建議查詢當日空氣品質指標,挑選出空氣相對好的時段運動,通常會在清晨、晚間等車流離峰時段,「盡量挑在水邊、堤防邊,且遠離馬路、空氣對流好的地方。」透過查詢監測網站,找出一天之中空氣品質相對佳的時段到戶外運動。(記者陳宇睿攝)

3>多喝水增加防護力

國泰綜合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吳錦桐指出,欲降低空汙對健康造成之傷害,補充水分相當重要,「當呼吸道黏膜太乾,外來物質包括汙染物等,會更容易影響呼吸道。」因此,每運動10至20分鐘後停下來喝幾口水,可透過水分讓呼吸道黏膜多一層保護。

劉奕醫師補充,由於空汙也會透過皮膚、眼睛影響健康,空氣品質糟糕時可穿長袖遮蔽或配戴眼鏡,等於是多一重保護;回到家後,不妨用清水清洗臉部、口鼻,去除原本附著在上面的髒汙。

4>居家空氣品質這樣改善

空氣汙染如影隨形,即便回到家也不能大意!空氣清淨機能直接過濾部分汙染源,是不錯的選擇。家電部落客電小二建議,挑選標明使用HEPA濾網、標榜能過濾細懸浮微粒的機型,「目前濾網多是3層式,前置濾網通常可以水洗,1個月洗1~2次,中間的HEPA濾網最好1年更換1次,活性碳濾網能吸附甲醛或異味等氣體汙染,由於台灣潮濕,半年內即可更換。」

電小二提醒,只要空氣流動便可能帶來汙染源,空氣清淨機盡可能24小時開啟,或是有人在家中活動時即開啟,以達到徹底防護;由於隔間、門板都會影響過濾效能,不妨直接擺在人附近,至少放在人跟已知汙染源中間,例如放至窗戶旁。

另外,只要選對植栽,也能達到淨化空氣效果!臺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葉德銘舉例,袖珍椰子能減少阿摩尼亞、甲醛等;山蘇葉片可以攔截灰塵與懸浮微粒;吊蘭與黃金葛會減少臭氧,但需擺放在明亮處,植物氣孔才會打開。建議將盆栽放室內窗邊有足夠光源處,圖為袖珍椰子。(圖片提供/葉德銘)

 

看更多>>
【高枕真的無憂?!挑對枕頭先掌握這兩個原則】
【吃泡麵會變木乃伊?營養師一次說清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