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木家具上的閃耀鑲嵌這樣來!帶你看近乎失傳的「螺鈿」藝術

文/記者蔡瑞宇  攝影/記者陳宇睿
2019/01/12 08:00

「螺鈿工藝」是自1950年代起開始大量外銷的台灣之光,至今卻面臨傳統技藝日益失傳的危機。見證過其中興衰流轉的螺鈿匠師陳甫強,擅長運用不同顏色的彩貝,以深厚的書畫底蘊,製作精緻螺鈿家具,隱居新竹孜孜不倦免費教導,期許這門傳統手藝,能繼續傳唱下去。

對台灣人來說,「螺鈿」其實是很陌生的字眼,但是提起高級木頭家具上的貝殼紋飾,可一點也不陌生。螺鈿師傅陳甫強表示,「螺」是指貝殼,「鈿」則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金銀花,一種則是鑲嵌的意思。

3,000年歷史的螺鈿工藝,目前在市面上依據技法分成厚、薄2種;日、韓是薄螺鈿,以雷射切割,再拼貼而成;台灣的做法則是厚螺鈿,將厚貝殼切片打磨後,大多鑲嵌到木製家具上。

製作厚螺鈿的過程,需要先參考貝殼大小、色澤與設計,畫出分解圖、印上描圖紙、分類剪開,選料後,再於設計圖上貼貝殼,然後鋸貝殼、修邊、磨平打薄至0.15公分、組合,再於木頭上挖凹槽,沾上膠水鑲嵌進木頭後磨平,最後刻上線條,拋光後即完成。

螺鈿加工前,需要對成品先有完整的設計草圖,將細節處一一分解構圖才能施工。(記者陳宇睿/攝影)

鑲嵌於木器上的完成品。(記者陳宇睿/攝影)

走出斑斕的「花螺鈿」之路

陳甫強表示,父親是雕刻師傅好手,自己於民國43年跟隨父親從香港來台,一開始是因為父親承攬中山樓的大幅壁飾工程浩大,在父親身邊備料兼學習,搭搭下手,做出興趣,不知不覺已經浸淫在螺鈿中52年。

在厚螺鈿技術中,傳統的螺鈿現在被稱之為「白螺鈿」,特色是全白,以珍珠貝為主,中山樓3樓圓廳兩側的屏風就是利用白珍珠貝殼的白色深淺勾勒出花紋,風格類似潑墨畫;而陳甫強則進一步廣納百川,使用其他種類的貝殼,創造出現在最流行的「花螺鈿」,並善用貝殼的原色,有類似國畫工筆畫的神韻。

陳甫強表示,當兵前的參與完全是在學習,跟在父親身邊,不懂就看、不能有意見;而父親用傳統工具,全做白螺鈿;自己在退伍後改用電鑽的工具,也開啟花螺鈿的文創道路,與父親很有摩擦,但他慢慢用做起來比較漂亮、外銷更受歡迎的事實,取得父親的認同。

無收費相授半生技藝

陳甫強表示,台灣僅剩新竹有厚螺鈿,再不教就要失傳,所以現在都是免費傳承,只等有心人,目前來來去去超過100個學生,但大多是想了解螺鈿。陳甫強說,要從年輕扎根才能有職業水準,自己教學生不但教做螺鈿,也教辨識木頭材料,至少要2年,每週1天,學生才學得起來。

鑲嵌進木頭的貝殼,再刻畫出線條後,金魚圖樣的形象才會鮮活起來。(記者陳宇睿/攝影)

此化妝鏡工序簡單,是專為初學者設計,能輕鬆製作的初階小物。(記者陳宇睿/攝影)

DATA

電話:0933-085-208

地址:新竹市食品路5557

備註:課程採全預約制

臉書:螺鈿薪傳工藝大師陳甫強-升甫工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