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94愛收藏】傳承古典美!旗袍男珍藏千件美衣

文/記者邱璟綾  攝影/林奕安
2017/10/17 15:00

袁建偉(Helius)/收藏資歷12年,收藏逾千件旗袍。
一張祖母的黑白照,讓袁建偉踏上旗袍收藏之路,即使曾被當成變態,他依然在世俗眼光中堅持理想,如今坐擁逾千件旗袍,保存1950年至今的常民旗袍文化,讓他成為香港最年輕的旗袍收藏家。
成衣時尚當道的年代,讓原本在女性間曾風行百年的旗袍,被貼上過時的標籤,即使是收藏資歷超過12年的袁建偉,在孩提時期對旗袍的刻板印象也與一般人無異,直到一張黑白老照片,才讓他對旗袍有了全新認知。

祖母身穿旗袍留影 黑白照驚豔袁建偉

袁建偉回憶,10歲時在祖母房內看見一張黑白照片,影中女子身著旗袍,眉目間散發的典雅氣息,讓整幀照片看上去宛如女星肖像,直到意外得知影中人竟然是以幫傭工作養大一家人的祖母後,他才驚覺「旗袍也有魔法!」
袁建偉說,祖母常常重複說著年少時經歷幫傭、戰爭的悲慘過去,日子過得辛苦且不開心,但他看見照片中的祖母穿上旗袍後,形象頓時從女傭翻轉為夫人,他才發現原來「旗袍」是改變女性氣質的關鍵。從此他不畏外界眼光,一頭栽入典雅的旗袍世界。
然而,身為一位男性,卻愛上婦女衣櫃裡的旗袍,如此衝突讓袁建偉笑說:「剛開始收藏旗袍真的很辛苦,因為我是男生,每次問人『有沒有旗袍?』都被當成變態。」因為身邊親友已經不穿旗袍,袁建偉縱然有心了解也不得其門而入。袁建偉認為每一件老衣物的背後都有故事,例如這件60年代的旗袍為當時的流行款式,是身為裁縫師的父親為女兒量身製作,好讓她穿去約會的旗袍。(林奕安/攝影)

廢墟翻尋老旗袍 藏品多為女性常服

20歲那年,他在街市碰巧購入一件布料殘破、布滿塵埃的老旗袍,因為衣料老舊難以保存,學習服裝設計的他乾脆將旗袍拆解,研究每一塊布料的結構與針法,歷時2個月才對旗袍有初步認識。
收集旗袍的路並不輕鬆,袁建偉分享,他所收藏的不是精緻繡樣的貴婦旗袍,而偏向保存女性常服,因此在多達千件的藏品中,除了有部分旗袍師傅的作品,更多數的是一般婦女自製或訂製的日常服裝。
為了有機會找到更多老旗袍,他甚至不惜進入待拆的廢墟或老屋,彎下身軀在垃圾堆中來回翻撿,找尋有無旗袍的蹤影。近幾年隨著收藏旗袍的名氣漸開,越來越多婦女將年輕時訂製的旗袍轉贈給他,也有些人送上與旗袍有關的文物,每一件收藏,袁建偉幾乎都能如數家珍地道出旗袍主人的故事。

師承海派旗袍大師 決意傳承旗袍文化

「社會進步了,但傳統不斷消失」,袁建偉感嘆,在收藏旗袍的過程中,他發現香港的正統的旗袍師傅只剩下不到10位,其中最年輕者都已年逾七旬,讓他決意拜師,並以傳承旗袍文化為己任。
如今他師承「海派旗袍」大師封有才,並在香港培道中學開課,帶領學生認識旗袍,進而領略旗袍之美,並預計在明年推出個人旗袍品牌。他說,因為喜歡旗袍所以自稱「旗袍男」,這個別稱對他而言意義重大,彷彿有了使命感,一生都將與旗袍的絲絲縷縷交織成一片華錦。有些人透過臉書粉絲專頁與袁建偉聯繫,並送上與旗袍有關的文物,例如布尺等裁縫工具,豐富袁建偉的收藏。(記者邱璟綾/攝影)

旗袍布料不能頻繁清潔,為了讓容易泛黃的領口更耐髒,許多婦女會在內側加工,多縫一層布料。(林奕安/攝影)

下一頁:看更多絕美旗袍收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