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藍祖蔚 種下30年電影緣

文/記者魏妤靜  攝影/記者臺大翔 
2015/11/23 06:00

藍祖蔚

曾是台灣重量級電影記者,也是著名影評人,既跨足廣播,也曾參與電視製作,持續撰寫電影相關報導與影評,近期出版從事媒體30年來首部半自傳文集《與電影握手》。

自我提升 「不甘心做一個通稿記者」

在廣播裡嗓音溫柔,信手拈來都是一部部電影的精闢評析,在部落格「藍色電影夢」裡,他時而犀利時而溫情地寫下自己觀影後的種種見解與感受,對於喜愛電影的人來說,藍祖蔚就如同陪伴自己成長的、不相識卻熟悉的朋友,但或許不是那麼多人了解,他豐厚的電影功底,都從擔任電影線上記者時的扎實累積開始,而每則報導背後,都藏著他搜集知識的血淚,以及與導演、明星們的交手與交心。

 

若細讀藍祖蔚半自傳文集《與電影握手》的章節,媒體人大概不免心驚肉跳又汗流涔涔,因為字裡行間,除了透露出藍祖蔚對於工作的熱情與嚴謹,例如藉由各種資料分析或對受訪者的評估挖到獨家,他還在書中如此寫道:「記者注定要扮演監督的角色,絕對不是傳聲筒,更不是花籃製造機,不懂得這個道理,就如同無法『語冰』的夏蟲了。」

 

對此,藍祖蔚笑回:「我就是不甘心做一個通稿記者。」30年前,媒體受重視的是政治、經濟與社會,影劇版是被邊緣化的一塊區域,藍祖蔚說:「跑影劇的記者很少被人肯定,讀者不想也看不見記者的專業。」於是有些記者拿著廠商或片商發的新聞稿微幅修整便照登,但他想做扎破麻袋、露出頭的那個,於是逼自己多了解一些受訪者的相關背景,遇到電影獎項頒獎前夕,他提早到評審會議現場「碰碰運氣」,有時撞見趁空溜出來透氣的評審或工作人員,他立即纏上打聽消息,「但我有道義、不外洩得獎名單,提早知道只是多些寫稿準備,頒獎典禮時我可以更冷靜旁觀所有得獎者。」

 

以一個前輩的立場,他著實想用力敲響警鐘提醒後輩,如果記者在寫完一篇報導依然存有猶疑,感覺無法說服自己,那自然也無法讓讀者滿足,「看見問題,面對問題,這才是一個記者的高度。」如同現在跑國外影展的電影記者,見縫插針找評審挖掘內幕,或針對明星、導演做專門且深入的報導,相較於以前似乎是少了些,他一針見血地說:「你是身在現場的人,要以自己真實的感受、找出獨特的觀點告訴讀者,到底現場發生了什麼。」

交流名人 「靠的就是建立起來的信任」

當然,在這本書中,特別吸引人的包括藍祖蔚揭開許多與名人們來往的過程,像是藍祖蔚客串演出柯一正執導的《我們的天空》,在報社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電影記者跑去演電影,被懷疑收下業者好處,當時主任要他交出悔過書,「其實我沒收一毛片酬,最近柯一正才知道這件事,還幫我在那位主任面前抱不平(笑)。」嘿,記者是否真能在監督與參與之間拿捏得宜?藍祖蔚回頭看:「我今天參演的如果不是平常主跑的片商,其實沒有收好處的問題,不過我還是能理解長官的疑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