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竹之光「蓪草紙」工藝師!重現宛如天使羽翼的手工紙

文/記者陳怡君  攝影/記者沈昱嘉
2018/08/21 09:14

全台會製作蓪草紙的師傅僅剩個位數,圖為當年在蓪草工廠工作、現正推廣延續特色工藝命脈的曾素香。(記者沈昱嘉/攝影)

你聽過「蓪(ㄊㄨㄥ)草紙」嗎?薄如蟬翼的蓪草紙,全靠師傅以精巧刀工刨下植物的草芯製成。如今,這項曾是「新竹之光」的特色工藝逐漸式微,全台會製作蓪草紙的師傅僅剩個位數,新竹更僅剩當年在蓪草工廠工作的曾素香仍願意操刀,盼透過推廣與傳承,讓蓪草工藝延續下去。

「蓪草」,一個對現代人而言十分陌生的植物名。然而,使用蓪草莖枝髓心製作出來的紙張,擁有不同於一般纖維紙的厚韌觸感,若要形容,大概就像蟬翼,既輕盈又柔細,放在燈光下還會微微透光。

出生於民國49年的張秀美回憶,民國50~60年是新竹蓪草產業全盛時期,蓪草製成的紙張、紙花、畫作靠著外銷打開知名度,新竹蓪草產業更佔全台蓪草產業的95%,由於新竹盛產蓪草,當時平均每8人就有1個是做蓪草家庭代工或相關加工製作。從小在蓪草工廠長大的她,雖不會做蓪草紙,但對蓪草同樣有特殊情感!小時候跟著媽媽在工廠裡做事,有時跟著母親到山上向原住民收購蓪草,有時就在工廠裡幫忙「打草」,也就是用刀將蓪草切成所需的長度。生意最好時,工廠隨時有數十萬張蓪草紙等著出口外銷,新竹五峰、尖石等山區的原住民,更是搶著大範圍種植蓪草等待工廠收購,隨著塑膠、纖維紙張的普及,蓪草紙花和蓪草紙逐漸被取代,如今幾乎消聲匿跡。

今年已75歲的蓪草師傅曾素香,從15歲開始到蓪草工廠工作,「操刀」做蓪草紙超過一甲子的她回憶說,當初剛開始學做蓪草紙,手割傷或做失敗是常有的事,隨著蓪草產業沒落,當年工廠多數師傅選擇回歸家庭生活或另尋出路,許多還有連絡的師傅也早已不再「拿刀」做紙。

曾素香接著分享,又稱為「通脫木」的蓪草要製成手工紙,必須先用管子插入莖枝,「通脫」出白色的髓心,一根根觸感有如保麗龍的純白草芯,到了蓪草師傅手上進行「撩草」(即用刀具把蓪草削薄的動作)工續,使用特製刀具搭配手法滾動蓪草芯,把根狀的蓪草心刨製成厚薄一致、連貫不切斷的手工紙,由於蓪草紙有浸濕後延展性佳等特性,因此常用於製作手工藝品、紙花等;較堅硬的草芯還可做成浮標。

只見曾素香邊說邊拿起「撩草」專用、重約1公斤的刀具,動作俐落分明,絲毫不見生疏。她表示,要做出品質好、薄如蟬翼的蓪草紙,關鍵在於師傅操刀時必須施力平均,根據每根蓪草芯不同的粗細微調削的力道,才能將蓪草芯如刨片般連貫削下,做出均勻的草紙!使用的刀具和底下墊的磚盤是否合手便很重要,因此工廠裡每個師傅都有一套專屬刀具,不可混用。

想到幾近消逝的蓪草紙藝,張秀美感嘆,自己可說見證蓪草產業從繁盛到沒落,如今甚至沒什麼人知道這項工藝,「有種回首一看竟無來者的無奈與感傷。」現在找來願意製作蓪草紙的老師傅,共同成立工作室,正是希望讓這項曾做為新竹之光的工藝能夠不被遺忘,再次展現「天使羽翼」的光芒。

因父輩經營蓪草工廠,張秀美(圖右)在蓪草堆裡長大,對蓪草紙有著獨特情感與使命。而當年在張家工廠工作的師傅曾素香(圖左),現與張秀美共創「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透過開課、推廣、舉辦DIY活動保留即將消失的工藝。(記者沈昱嘉/攝影)

蓪草植物本尊。(記者沈昱嘉/攝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玩咖】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